select language:zh-CN
气血水火四郁点的舌象

草莓舌深度解析:气血水火四郁点的舌象密码——附14张实战图谱与调理方案

提示:文中涉及的治法及用药仅供中医同行参考,患者切勿私自服用,否则后果自负。
导言:解构草莓舌,这里的草莓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草莓舌,而是把整个舌看做草莓,只要上面有郁点均称作草莓舌,这个郁点可以是火郁点、水郁点、气郁点、血瘀点,有的平铺,有的凸起。

一、草莓舌的重新定义:以郁点形态为核心的舌象新解

1. 传统认知的突破

  • 经典定义:草莓舌=舌面红点如草莓籽(芒刺舌)。
  • 本文创新:以“郁点”形态(火、水、气、血四郁)为分类标准,覆盖更广泛病理状态。

传统意义上的草莓舌通常用来描述舌头表面出现红色凸起的乳头,看起来像草莓的表面,也叫芒刺舌或者红星舌。

而我们看草莓上的草莓籽多是黑色或者黄色,所以我这里表述的草莓舌不以颜色论,而以外形论。把整个舌头看做草莓体,只要舌面上出现郁点,类似草莓上的草莓籽,都叫做草莓舌。

通常可见的郁点有,火郁点、水郁点、气郁点、血瘀点,有的平铺,有的凹陷。

2. 四郁点病机溯源

  • 火郁点:肝郁化火/痰湿化火→舌面红点凸起。
    火郁点是最多见的,表现为舌面有红点,有的平铺,有的凸起,凸起的也叫芒刺舌,这个大家都知道。这种火郁点多见于肝郁化火,痰湿化火,心火亢盛。阴虚虚火上炎,阳虚虚阳浮动。虚实均有。
  • 水郁点:水湿内停→舌面透明水泡(《辨舌指南》称“珍珠舌”)。
    水郁点,表现为舌面出现小水泡,小如米粒,晶莹剔透,古书中也有记载叫做珍珠舌。我所见的舌面上这种小水泡多见小孩子。外感时用了抗生素或者输液后,汗出不彻,或外感后仍有水湿内留。
    曹炳章所著《辨舌指南》中描述:【舌鉴】舌上白泡如珍珠,乃火极水化之象,较之紫、赤、黄、黑古人谓之芒刺者更重。宜甘露消毒饮增石膏、犀、连、玄参、连翘,加花粉、银花、金汁水之类。亦有舌见白苔,组成栏圈子者,曾见冬月伤寒呕恶,误服白虎汤,脉伏,舌苔成圈如白豹纹,用正气散加肉桂、丁香、炮姜,数服愈。
  • 气郁点:肝气郁滞→平铺色点(舌质底色一致)。
    气郁点,表现为舌面有平铺的小点,这个小点往往与舌质的底色一致,而且相对于其它郁点舌,这个郁点要看起大一些。
  • 血瘀点:瘀血阻络→暗紫瘀斑(舌苔粘腻)。
    血瘀点,表现为舌面出现暗紫色或发黑的郁点,有的会形成瘀斑,范围比较大,这个大家都知道,不赘述。

二、14张舌象图谱解析与调理方案

1. 典型草莓舌分类

下面具体来看舌象分析吧,仅对郁点舌相关内容展开说,不进行舌象的全面分析。

这个舌象很明显是个火郁点的舌象,也是经典的,传统意义上的草莓舌,一般采取辛凉透表,火郁发之的解法,以顺其势。这里可以学习殷氏舌诊的做法,根据上焦红点的面积来决定用药的多少,就用银翘散里面的药物。郁点少可以用薄荷、连翘,郁点再多点可以金银花、连翘、薄荷、牛蒡子,再多点可以整个方子都用,思路比较简洁。当然升降散加减也可以用。
这个舌是一个阴亏虚火上炎的舌象,舌苔有,但不很多,患者平时也存在五心烦热。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滋阴降火。可以选择用引火汤,三才封髓丹等治疗。我平时用的一个方子是玄乌封髓丹,由乌梅、玄参、生牡蛎加封髓丹组成。这个是自己拟的经验方。一般敛虚火我都以此方加减。阴虚火旺重用玄参,加生地黄。乌梅、玄参、生牡蛎皆可滋阴。古书中提到玄参可启肾水以制浮游之火,彭子益提到乌梅可敛相火,生牡蛎潜阳自不必多说。后面如果有时间可以详细论述一下,这里不细说。
这是个冰盖舌的舌象,阳虚寒凝的底子。患者症状表现为咽痛,平时也容易口腔溃疡。这是阳虚虚火浮动导致的,同样不能清火,应以敛降浮火为主。可以用潜阳封髓丹。我一般是用玄乌封髓丹加炮附子、肉桂或巴戟天来治疗。陈世铎提到巴戟天这个药也能引火归元。尤其对于那种阴分不足的人,用附子、肉桂引火归元恐辛热伤阴,所以用巴戟天来引火归元,温而不燥。这个舌象,它这个郁点不发红了,反而有些暗,这是由郁火点慢慢转成瘀血点了,活血的药同样要用上。但从症状上来看,这个浮火的病机还是存在的。
这个舌象就是水郁点,水泡舌,舌前有很多米粒大小的水泡,晶莹剔透。往往是外感时,汗出不彻,或者外感后水湿遗留导致的。用到比较多的方子有荆防败毒散,麻黄连翘赤小豆汤,三仁汤、甘露消毒丹等,多合方小柴胡汤。总之是有表证就从汗走,没有表证就从小便走。
这个也是水郁点,水湿舌,这种舌象,可能有些人见的比较少,就多放点,病机及解法同上一张舌象。象这种舌象还是小孩比较多见。
这个舌象就是气郁点,舌两侧略鼓,且有很多比较大的点,平铺于舌面,不凸起,而且与舌质的底色相同。这是有一定气郁,把舌头里面慢慢撑开了。气郁的比较重就会慢慢化火凸起,形成芒刺。这时候以舒达肝气为主,可以用四逆散,柴胡舒肝散等。
这个舌象有水泡,也有红点,而且有的点也发暗些。这个就是水湿,郁热、淤血杂糅到一起了,那治疗也就三管齐下,清利湿热,活血化瘀。可三仁汤、当归芍药散合方加减一下。
这个舌象类似曹炳章所说的舌上白泡如珍珠,乃火极水化之象,较之紫、赤、黄、黑古人谓之芒刺者更重。宜甘露消毒饮增石膏、犀、连、玄参、连翘,加花粉、银花、金汁水之类。
可以看到这个是无苔的,内火将真阴托起形成水泡,反而要凉血养阴。
这个是血瘀舌,这个舌象拍的不好,舌根没有暴露出来,但是这个淤血的象是很明显的,所以放上来分享一下。舌面有很多淤血点,还有瘀斑,都是紫暗或者灰暗的。舌苔比较粘腻,痰瘀的病机肯定是有的。活血的方子常用的是桂枝茯苓丸,再重点的就需要破血,我一般会用元胡、三棱、莪术,再重点的会用到土鳖虫、地龙等。
这个也是气郁舌,舌质上面的郁点比较大,平铺,底色和舌质颜色一致,一般是具备这三个特征。当然这个已经有点要突出来的意思了。舌两侧也是鼓鼓的,肝郁的很明显。
这个舌象之前也出现过,皮肤病那篇文章里面的。也是痰瘀并存的舌象。暗色的瘀点突起,很明显。
这个舌象也是瘀血点很明显,整个舌头也是阴寒的,冰盖舌无疑。寒瘀痰凝的舌象。
这个舌整体来看是个冰盖舌,舌根部苔原来特别厚,用了药后,舌苔掉下去一块。仔细看下舌根部有一些小红点。患者小便也发黄,比较浊。在温阳的基础方中加入了黄柏,稍微清一下下焦郁火。
最后一张是个勺子舌的底子(勺子舌解析翻上一篇文章),这个舌象可以看到舌尖及两侧都有火郁点,舌两侧鼓鼓的,也存在肝郁化火。肝郁化火一般丹皮、栀子我会用上。上焦依旧可以薄荷、连翘火郁发之。

2. 典型草莓舌用药逻辑

舌象特征核心病机推荐方剂
火郁点+舌红绛肝郁化火龙胆泻肝汤+丹栀逍遥散
水郁点+舌苔白滑湿邪困脾三仁汤+五苓散
气郁点+舌边鼓胀肝气郁结四逆散+柴胡疏肝散
血瘀点+舌紫暗瘀血阻络桂枝茯苓丸+桃红四物汤

3. 经典方剂解析

  • 甘露消毒饮加减​(湿热并重):滑石+茵陈+黄芩(清热利湿) 连翘+薄荷(透表散热) 射干+贝母(化痰利咽)
  • 玄乌封髓丹​(阴虚火旺):
    “乌梅敛相火,玄参启肾水,生牡蛎潜阳”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化裁)。


Categories:


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