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文中涉及的治法及用药仅供中医同行参考,患者切勿私自服用,否则后果自负。
导言:解构箭头舌(又称三角舌),舌形如箭头,从舌根到舌尖逐渐变窄变尖,吐舌如射箭🏹。其基本病机:肝亏、肝郁、肝冲。文末附舌诊技巧。
一、箭头舌的病理核心与病机解析
1. 舌象特征

- 形态:舌体从舌根至舌尖逐渐变窄变尖,形似箭头或三角。变尖的舌象,伸舌如射箭。
- 伴随特征:舌苔厚腻、舌质暗红或淡嫩,舌边常见郁点或瘀络。
2. 核心病机
- 肝血亏虚:肝体阴而用阳,阴血不足则肝气郁滞,气郁化火。
- 肝郁脾虚:肝失疏泄,横逆犯脾,导致消化不良、大便不畅。
- 虚火上炎:肝阴不足,虚火扰心,引发失眠、烦躁。
- 箭头舌的基本病机其实就一个即:肝血亏虚,后面都是延伸出来的病机。肝体阴而用阳,肝血不足则肝用必然受影响出现肝郁气滞。肝阴不足,则虚火上炎。肝气郁滞则容易化火上冲,且容易克脾土。肝木生心火,肝血不足则心血不足。
- 所以分析下来,箭头舌的病机应该是:心肝血亏,肝郁脾虚,肝火上炎或上冲。
- 文字太少则提示不全,文字太多又记不住。为了更符合临床实际,我直接把这个病机简化为:肝亏、肝郁、肝冲,方便记忆且提示的很全面,很实用,故此分享。
经典理论支持:
《临证指南医案》云:“肝体阴而用阳,若血虚则肝用失职,必致气机失调。”
二、箭头舌的常见症状与对应调理
至于常出现的症状,这里也分析一下,一般从下到上为:大便不畅、消化不良、颈肩不适、心烦易怒、头晕头痛失眠。这几个症状一般必然会出现2-3个,尤其是前三个出现频率很高。
肝与大肠相通(脏腑别通论),肝阴不足则肠道失养,肝气郁滞则腑气不通,所以箭头舌的患者很容易便秘。
注意肝与大肠在气的层面是直接相通,很多肝炎的患者大便如果通畅,病情就可以得到缓解,就是这个道理。
肝郁乘脾,脾失运化则消化不良,这个不用多说。从全息来看舌象,颈肩部区域对应舌尖及舌尖的外侧缘,这个地方变窄了,那气血不足无法濡养筋脉则颈肩不适。对应区域可以翻书找一找。
无论肝阴不足产生的虚火,还是肝气郁滞产生的实火,都可导致热扰心神,心烦易怒、失眠。肝气上冲则导致头晕、头痛。
最常用的方子呢就是逍遥散加减。
症状群 | 病机细分 | 调理方案 | 代表方剂/食材 |
---|---|---|---|
便秘+腹胀 | 肝郁克脾,肠道失润 | 润肠通便,疏肝健脾 | 麻子仁丸+生白芍18g |
颈肩酸痛+头痛 | 气血不荣筋脉,肝阳上亢 | 活血通络,平肝潜阳 | 四逆散+片姜黄15g |
失眠+烦躁 | 虚火扰心,心神不宁 | 滋阴降火,安神定志 | 酸枣仁汤+夜交藤30g |
舌苔厚腻+口黏 | 痰湿壅滞,气机不畅 | 化浊通络,健脾祛湿 | 二陈汤+炒鸡内金12g |
三、箭头舌的舌诊技巧与图解
1. 舌象观察要点
- 舌尖:尖锐发红提示肝郁化火;淡嫩为气血不足。
- 舌边:鼓胀或郁点提示肝气郁结;凹陷为阴血亏虚。
- 舌苔:厚腻多痰湿,剥脱见阴虚。
2. 典型舌象解析
下面来看具体舌象,上面对箭头舌病机及症状分析很详细了,下面也不赘述,仅对需要注意的地方做解析,舌象也不全解。有兴趣的看看我的舌诊栏目中的文章。



肝气郁滞就是木气流通不畅,不能将水液平均分布,导致舌苔有的地方多,有的地方少。







四、舌诊技巧与日常调护
1. 舌诊技巧分享
舌诊非常好使,可以这么说舌诊研究的比较好的话,只要患者让你分析舌象,大概率会留下来治疗。学好了是会让人眼前一亮的。
我在初期看舌的时候,发现患者伸舌后,自己心里是紧张的,因为要在几秒内把握全部信息,结果看完舌就只看到舌苔厚腻了,其它都没看出来。
然后再次让患者伸舌,伸三回。有的患者会不耐烦,即使这样,好些细节的地方也没看出来。于是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把握舌象的全部信息,并且减少患者伸舌的次数。
这里分享一个舌诊的小技巧,大家舌诊的话,患者伸舌的5秒钟内要把握全部信息,这很难做到,即使熟练了也做不到。这时候我会让患者先伸舌,手机拍照,然后再对舌象进行分析,分析完毕再让患者伸舌验证。整个过程患者只需伸舌两次,很短暂患者容易接受。你也有足够时间全面细致的分析舌象。
我觉得舌诊跟脉诊一样都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,至少1-2分钟,绝不能瞬间看一下就算了,尤其是倚重舌诊的大夫,更要留足时间对舌象进行分析。
2.食疗方案
- 肝郁便秘:黑芝麻核桃粥(黑芝麻30g+核桃仁15g+粳米)
- 气血不足:黄芪枸杞鸡汤(黄芪15g+枸杞10g+鸡半只)
3. 养生禁忌
- 忌口:辛辣(辣椒、酒)、油腻(炸物)、生冷(冰饮)。
- 作息:亥时(21-23点)前入睡,养护肝胆经。
五、现代研究与经典验证
- 研究支持:针刺太冲穴可降低肝郁患者血清IL-6水平(《中国针灸》, 2023)。
- 舌诊验证:舌边鼓胀与肝胆B超异常(胆囊壁增厚)显著相关(《中医杂志》, 2022)。
注:本文所述方剂需经中医师辨证调整,孕妇、慢性病患者慎用活血化瘀药。
以文会友,一起学习,一起进步!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