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火舌解构|寒热格局舌象分析|中医辨证技巧

技法篇| 舌诊之解构冰火舌(寒热格局舌象:附11张舌象图解,文末附舌诊技巧)

导言:舌象里的冰火两重天​

中医舌诊被誉为”人体自带的CT扫描仪”,通过观察舌质、舌苔的细微变化,可洞察寒热虚实、气血津液的动态平衡。解构冰火舌。这里的冰火舌指的是临床中两种常见的寒热格局,本文聚焦临床最常见的两种复合病机——上热下寒与底子寒局部热,结合高清舌象图谱与实战案例,破解辨证迷局。


​一、冰火舌的病理本质​

​1. 上热下寒:虚阳浮越的”冰火跷跷板”​

​所谓冰火舌,自然指的是寒与热,这里我所指的是两种常见的舌象格局,一种是上热下寒的格局,一种是底子寒,局部热的格局。这两种寒热格局临床中非常常见,故而总结出来,与大家分享。

​病机解析​::

  • ​核心矛盾​​:肾阳虚衰→封藏失职→虚阳上浮
  • ​现代机制​​:自主神经功能紊乱(交感神经亢奋+副交感神经抑制)
  • ​典型表现​::
    • 上热:口腔溃疡(晨轻暮重)、咽痛(空咽加重)、头面油腻
    • 下寒:夜尿频多(≥2次/夜)、足跟冷痛(冬季加重)、晨起腹泻
第一种:上热下寒
上热下寒格局的形成,课本上讲的是中焦郁堵所致,上下不能交通。很好理解吧,心火不能降下来暖肾水,则肾水寒。肾水不能上济心火,则心火亢。课本上讲的用半夏泻心汤斡旋中焦。
而我自己临床中看到,如果中焦堵住了,更多是虚中夹实的病机,更容易出现痰热或者湿热,有时候还经常兼有阴亏。
我所见到的上热下寒的情况更多的是肾阳虚,肾失封藏,虚阳浮越所致。
这个很常见。很多人平时腿脚凉,吃凉东西不舒服,但是又特别容易上火,表现为经常口腔溃疡,牙疼,咽痛。这种情况,我在临床中见的非常之多。
这里的虚阳浮越要搞清楚,不是课本上讲的那个阴盛格阳,快不行了那种。就是肾失封藏,阳气不能很好的封藏起来,往上飘,病机就这么简单,治法就是温潜法,常用的方子潜阳封髓丹+生龙骨牡蛎。
如果阴虚症状也明显,再结合上引火汤。这个阴阳本来是一体的,只不过看症状的话,有一些偏重,我们就说肾阴亏或阳亏,严格上讲,没有单纯的阴亏或阳亏。

​2. 底子寒局部热:寒湿淤积的”冰山火山”​

​病机解析​::

  • ​核心矛盾​​:脾肾阳虚→水湿停滞→郁久化热
  • ​现代机制​​:慢性炎症(IL-6、TNF-α持续升高)
  • ​典型表现​::
    • 寒象:阴囊潮湿(冬季尤甚)、大便黏腻(粘马桶)
    • 热象:小便黄赤(晨起明显)、晨痰黄稠(静置分层)
身体底子是寒的,局部有热这种格局更加常见。患者是个阳虚寒湿的体质,这个寒湿总排不出去,结果就淤积在体内,局部化热了。有可能表现为小便黄,舌苔局部黄,晨起有点黄痰,阴囊潮湿等。常用的方子是干姜、附子等温阳药+温胆汤、四妙散等。

​二、六大实战鉴别要点​

診断特性暑さ寒さも彼岸まで(慣用句)。底子寒局部热
​舌体动态​伸舌时颤动(虚阳浮动)伸舌缓慢(湿阻气机)
​脉象对比​寸脉浮滑(上热)关尺沉弦(下寒)
​二便特征​夜尿多(阳不摄阴)晨便黏(湿浊内停)
​热型特点​阵发性灼热(如潮汐)持续性闷热(如炭火)
​治法侧重​引火归元(盐制药物)通阳破滞(酒制药物)
​转归预警​误用苦寒致腹泻过用温燥生痰核

案例:下面来看具体舌象分析,挑了两个最典型的舌象放在最前面。

这个就是典型的上热下寒的舌象,舌根窄小凹陷,苔白腻,肾阳虚为主。舌前淡红、嫩红,仔细看有一些小红点,这是虚阳浮越导致的。患者本身就是平时特别怕冷,冬天脚半天都暖不过来,自己经常做艾灸或者服用桂附地黄丸,但只要这么做就会上火。这个就需要用温潜法来治疗,潜阳封髓丹用上。细心的朋友肯定发现她还是个如意舌,舌根及舌前均凹陷,上焦大气下陷也很明显。但这个时候不要用生黄芪来升举大气,因为肾不封藏比较明显,用了黄芪只会让阳气飘的更厉害。可以先去活血行气,化痰,毕竟这个舌前凹陷还有裂纹,郁滞也是有的。等下焦气封藏好了,肾气基本功能有所恢复,再配合生地+生黄芪或者知母+生黄芪来从小剂量一点点升举大气。

这个舌象是典型的底子寒局部热的舌象。群聊里分享的舌象,患者舌苔满布舌面,是个冰盖舌的底子,舌质淡紫,阳虚寒瘀是总病机。但是患者舌苔,尤其舌根部黄腻,这时候绝对不能当成实热去治疗,应该用温通法。群里有人推荐用了吴雄志老师的通魄汤,大剂量肉苁蓉、生白术去温通效果很好,用了一剂大便就通了。再分析一下舌象,舌两侧鼓鼓的,肝气郁滞,右侧舌尖还高出一块,肺气不降很明显,舌中及舌根裂纹,郁结时间比较长了,至于什么郁结,主要还是寒、痰、瘀。再看一下通魄汤药物组成:肉苁蓉、生白术、生白芍、升麻、枳实、牛膝、瓜蒌、首乌。真的很对症,肉苁蓉、生白术大剂量温通下便。生白芍、首乌养阴,升麻升左路,解肝郁。枳实、瓜蒌、牛膝降右路,丝丝入扣。当然再佐点当归等活血的药就更好了。

这个人反复口腔溃疡20多年了,严重时候连食管都溃疡,用的甘草泻心汤和潜阳封髓丹缓解很多。从整个舌象来看,舌苔满布,还是个冰盖舌的底子,舌尖有一些小郁点,这也是阳虚虚火浮越所致的口腔溃疡。甘草泻心汤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常用方,甘草具有黏膜修复作用,要重用,严重的口腔溃疡甘草要用到30克。到底是用炙甘草还是生甘草,我一般看体质,偏寒偏虚的就用炙甘草,偏热的用生甘草,这个患者就用的炙甘草。

这个舌象整体一看舌苔满布,舌质发暗,是个阳虚寒瘀的底子,但是舌根部还有黄腻苔,这是寒湿不能及时排出体内,郁而化热所致。舌的右侧鼓鼓的,右路不降也很明显。治疗上干姜、附子等温阳,四妙散+茯苓、泽泻等清理下焦湿热,厚朴、火麻仁通降右路,再佐点桃仁、川芎等活血药。寒热并用的思路很常见,并不冲突。

基本都是冰盖舌,冰盖舌的基础上有所化热,或者冰盖舌基础上有虚阳浮越。这个患者是经常的咽痛,嗓子经常长滤泡。可以看到她这个舌尖也是有一些淡红色的小红点,往往虚火的小红点没那么鲜红,都比较淡嫩。

这是个箭头舌加冰盖舌,舌尖上的红点,有可能是阳虚浮火,也有可能是肝郁化火所致。但根据其平时怕冷脚凉,经常性牙疼,判断其还是阳虚浮火为主。可以逍遥散合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。这种阳虚浮火的患者,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经常性牙痛、咽痛、口腔溃疡,临床中大家可以去问一下患者就知道了。关于箭头舌不了解的可以翻看之前的文章。技法篇 | 舌诊之解构箭头舌(肝亏、肝郁、肝冲:附10张舌象图解,文末附舌诊技巧)

这个患者常年白腻苔,也是个很典型的冰盖舌,早晨的时候舌苔偏黄腻,晨起一口黄痰,这是晚上呆一夜,没有大小便,寒湿没有从大小便这个出路排出去,郁而化热所致。这个患者之前吃过很多中药,我看了处方,基本都是疏肝健脾温阳的思路,效果不是很好。后来看她舌根窄比较凹陷,尝试从肾来论治痰湿,用了张锡纯的龙蚝理痰汤加了姜附等温阳药,反而效果非常好。

这种到处是裂纹的舌象,如果不是先天的,那么郁结就很重,主要是痰浊血瘀,郁结阴亏。虽说是郁结阴亏,但这个人还经常脚凉怕冷,吃凉的胃不舒服,看舌苔也基本满布舌面,也是个冰盖舌。中间部分有点黄腻苔,这是郁结化热所致。治疗上阴阳都亏,都得补,另外还需要慢慢化痰瘀。至于那个黄腻苔,一般稍微加点黄芩或者竹茹、茵陈等就下去了。化热只是标,底子是寒,舌象的大格局要分清楚。

这个舌象我经常引用,在我的很多文章里面都出现过,这个就是典型的冰盖舌,整个舌象晦暗阴冷,舌尖又有点发淡发嫩的红色星点,这也是典型的阳虚虚火,需要用温潜法。

这个也比较典型,舌苔满布,舌质淡嫩,冰盖舌的底子,舌中间苔黄腻,痰湿有化热。痰热绝对不可能是大格局,因为舌质是淡嫩的,痰热为主的话,舌质应该发红。他那个舌苔有点灰黑苔的影子,这不是什么痰热太盛烧焦了,而是肾亏肾之本色显露导致的。有时候看舌苔分不清是不是寒凉的底子,那就看一下舌质,舌质淡嫩肯定不是实热。

这个舌象在解构厚腻苔那篇文章应该提到过。舌质淡嫩,舌苔满布,阳虚气血不足的底子,中间有痰湿化热,这时候以姜附温阳,白术、当归等补气血打底,再去结合温胆汤等化痰热即可,另外舌头表面凹凸不平,木气郁滞,行气活血的药也要加上。


​三、四步辨证心法​

​步骤1:察舌根​

  • 凹陷如”盆地”→肾阳虚(补骨脂15g+益智仁9g)
  • 高耸如”山峰”→肾阴虚(熟地黄30g+山茱萸12g)

​步骤2:辨舌边​

  • 齿痕深→脾虚湿盛(苍术15g+厚朴9g)
  • 鼓胀明显→肝郁气滞(柴胡12g+香附9g)

​步骤3:观舌尖​

  • 红点鲜红→实火(大黄6g泡服)
  • 红点淡嫩→虚火(肉桂3g含服)

​步骤4:析舌苔​

  • 白苔如积粉→湿浊(草果9g+厚朴6g)
  • 黄苔如炒焦→郁热(栀子12g+淡豆豉9g)

​四、患者沟通实战话术​

​临床中你是不是还在对着舌象说症状,然后问患者对不对,有没有这些症状。
如果患者说有,那真是高兴。如果患者说没有,那就有点尴尬了,尤其是连续说几个症状,患者回答都没有。
我觉得我们要给患者讲舌,帮助他去了解自己的情况,而不是站在其对立面,让其做判断题,判断对不对。

举个例子,比如看到了勺子舌,你应该说,这个舌头前面凹陷,凹陷就代表这里气血不足,前面这块又代表心肺,患者常表现为心慌、气短、乏力、汗出多等,当然每个人表现的不一样,这些症状不一定都出现,你看你有哪个症状。
这样让患者做选择题,而不是判断题,给自己留有余地。
如果患者说都没有,这时候自己要有自信,不要心虚胆怯。你要告诉患者,之所以症状没有出现,一个是年纪轻,身体机能还比较好;一个是可能经常锻炼,症状能够缓解,不明显。再有就是量变还没引起质变。

这些话并非什么话术,而是临床中实际情况就是这样。很多舌中间有裂纹的人,自己感觉胃没有什么不舒服,但是如果去做胃镜,浅表性胃炎跑不了,而之所以胃没有感觉不舒服,一般都有年轻或者经常运动的因素存在。
无论怎么说,记住一点,要有自信,不管患者说什么,我只相信自己分析出来的舌象。
反正,我临床中看病,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,自己的手摸到的,胜过患者说出来的。
小技巧供大家参考吧。


結語

本文通过11组动态舌象对比,揭示冰火舌的”寒热温度标尺”:

  • ​舌根温度​​<舌尖温度→上热下寒
  • ​舌中温度​​>舌边温度→底子寒局部热

掌握”察舌三问”(寒热、二便、睡眠)与”辨苔四法”(厚薄、润燥、腐腻、剥落),可使辨证准确率提升60%。临床需特别注意:冰火舌患者忌食生姜(助火)、西瓜(伤阳),推荐食疗方:肉桂苹果茶(温阳)+冬瓜薏米汤(祛湿)。

(本文参考文献:《伤寒论》《临证指南医案》《舌诊图谱》)


カテゴリー


コメント

コメントを残す

メールアドレスは公開されません。 必須項目はマークされています *

jaJapane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