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天气越来越热,我们要提前了解如何避免受凉、预防生病,这是夏季养生的总括。夏季阳气旺盛,但高温潮湿的环境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感冒、湿气积聚等问题。本文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生活场景,从防寒、祛湿、饮食、作息等多维度解析夏季养生要点,助您科学应对酷暑,守护全家健康。
夏季阳气旺盛,但高温潮湿易引发湿气滞留、空调病等问题。本文由中医专家团队编写,系统解析夏季养生核心要点:
✅ 防寒关键:空调使用禁忌、衣物选择技巧、寒气入侵信号识别
✅ 祛湿妙招:食疗方推荐(红豆薏米粥/冬瓜汤)、穴位按摩(阴陵泉/丰隆穴)
✅ 舌诊秘籍:5种典型舌象自测(湿热/寒湿/胃气虚)及对应调理方案
✅ 运动禁忌:游泳防寒指南、八段锦练习要点、儿童出汗推拿法
✅ 急救方案:藿香正气液活用场景(鼻塞/痛经/空调病)、龙胆泻肝丸外敷法
一、夏季养生核心:防寒祛湿双管齐下
空调使用:科学避寒是关键
今天以案例为主。不过在讲案例之前,我要先说明,我们现在要启动一级防御。为什么叫一级防御呢?
接下来天气越来越热,有个危害我们和孩子健康的“大魔头”——空调要出现了。
听刘优说,前两周幼儿园就给孩子们午睡时开空调了,我觉得很可怕。为什么现在人这么怕热呢?因为皮肤的毛孔没有以前通透了。比如宝妈们可以观察自己身材发福或经常喝酒应酬的老公,会发现他们比自己更怕热。很多大人和小孩都容易感冒,小孩子晚上还爱踢被子,这是普遍现象。但女性一般不太会这样,女性通常比男性怕冷,晚上也不会踢被子。为什么男性和小孩会那么怕热呢?
从人的结构来说,皮肉脉筋骨,最外面的皮肉两层比较实,欠缺通透性,身体里的内热散不出去,就闭在里面,内热很重,所以怕热。
对着空调或风扇吹,当时舒服了,但会造成毛孔、皮肤里面热重,外面寒重,导致皮肉更加板实、不通透,形成恶性循环。
这种人做“刮痧疗法”时,能发现肉很紧,刮痧疗法常常会导致“痧”的出现。这里普及一下,“痧”不是西医说的毛细血管破裂那样严重,那样说太恐怖了,要是这样,刮痧技术也不会传承下来。实际上,“痧”是刮拭过程中皮肤表面出现的一种红色或紫色的斑点或斑块,是由于刮痧刺激皮肤表面,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,少量血液渗出到组织间隙形成的。这种现象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治疗反应,是身体在排出“痧毒”,即体内的代谢废物和毒素。
痧是身体里的寒湿、瘀堵等顺着毛孔出来了。这种皮肉里面闭塞厉害的人,刮痧容易出痧,而虚得厉害或比较通透的人,反而不容易出痧。
饮食禁忌:警惕隐形寒邪
- 水果适量:西瓜、菠萝蜜等寒性水果需控制摄入量,过量易加重体内湿气。
- 冷饮节制:冰镇饮品会刺激脾胃,建议以酸梅汤、绿豆汤等温性解暑品替代。
回归正题,今天晚上重点讲夏季养生。像忌口这些大家都知道一些了,水果一定不要吃。今天有人跟我说吃了四个菠萝蜜后不舒服。强调一下,不让大家吃水果,不是因为水果寒气重,而是水果容易增加湿气。湿气是最难去除的邪气,大家都知道。
为什么每天喝水没事,吃水果就不行呢?因为水果里的水代谢路径和食物一样,而喝水的代谢路径和食物不同。喝水多了只是排尿,吃饭吃多了会觉得昏沉,有没有这种感觉?有没有过那种经历?本来只能吃两碗饭,某天菜特别好吃,吃了三碗半,除了胃胀,整个人都昏沉,回家就想睡觉。
还有吃宵夜,平时不吃,某天吃多了,整个人不舒服,想睡觉但半夜会醒。食物需要人体更多阳气去代谢,奶茶也是走食物的代谢路径,只有纯水走水的代谢路径。
穿着原则:保护关键部位
- 重点防护:避免露脐装、低腰裤,选择圆领/V领衣物覆盖大椎穴;腿部保暖优先长裤或过膝裙。
- 鞋袜选择:减少凉鞋使用,可搭配透气棉袜,尤其儿童及阳虚体质者需注意足部保暖。
吃的方面就不多讲了,讲讲穿衣服。这是个大问题,大家回忆一下,往年夏天是怎么受凉的?往往是在办公室,坐在中央空调风口下,别人羡慕,自己却烦得要死。
我之前在红杏林集团公司上班时,甚至办公室有人打伞避风,直接吹空调很容易吹病,产后风也是类似情况,生完孩子身体虚,吹窗户外面的风都可能吹进身体里。现在女孩子身体也虚,对着空调吹容易吹出病。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好毛毯或毛巾毯子,放在工位上。
夏天穿得少,但一定不要穿露脐装、露后背(尤其是大椎部位)的衣服,穿圆领或V领能盖住脖子后面的衣服。露肚脐、露腰、衣服太短,一蹲下来腰就露出来的衣服也不要穿,等身体调好再穿,或者穿了就别去有空调的地方。
腿也是重点,建议不要穿短过膝盖的裙子,穿裙子最好超过膝盖,穿裤子更好。
还有穿鞋,不建议穿凉鞋,我自己都不敢穿,实在怕热可以穿袜子再穿凉鞋,小孩子也不建议直接穿凉鞋,除非脚出汗把袜子都湿透了,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孩子身体虚,需要调理。
二、科学调养方法:中医智慧助力健康度夏
藿香正气液:家庭常备的防寒利器
- 适用场景:空调房受凉、淋雨后鼻塞流涕、经期腰腹冷痛等寒湿症状。
- 用法建议:成人每日2-4支(液/合剂),儿童减半,舌苔白滑时及时服用。
要知道,当手脚比较冷、起鸡皮疙瘩或打喷嚏时,就已经受凉了,这时要赶紧加衣服,来不及就服两支藿香正气液。
我教大家的是预防,不是等有病了再治,有病了自己搞不定,基本得找医生了。有点小问题知道怎么判断,打两个喷嚏就赶紧敷两次液,这样就没事了。
当打冷颤、打喷嚏、手脚变凉时,平时要多感受自己手脚的温度,手脚发冷就要加衣服。
整个夏天,藿香正气颗粒、藿香正气丸、藿香正气合剂这几种药可以常备,这几种常备药买一样就行,可以在网上买。
表格
复制
药物名称 | 藿香正气颗粒 | 藿香正气丸 | 藿香正气合剂 |
---|---|---|---|
成分 | 苍术、陈皮、厚朴(姜制)、白芷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生半夏、甘草浸膏、广藿香油、紫苏叶油 | 苍术、陈皮、厚朴(姜制)、白芷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生半夏、甘草浸膏、广藿香油、紫苏叶油 | 苍术、陈皮、厚朴(姜制)、白芷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生半夏、甘草浸膏、广藿香油、紫苏叶油、桔梗、生姜、大枣 |
功效 | 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 | 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 | 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 |
适用症状 | 外感风寒、内伤湿滞、夏伤暑湿所致感冒,胃肠型感冒 | 外感风寒、内伤湿滞、夏伤暑湿所致感冒,胃肠型感冒 | 外感风寒、内伤湿滞、夏伤暑湿所致感冒,胃肠型感冒 |
剂型特点 | 颗粒状,方便冲服,口感较好 | 丸剂,药效和缓,适合长期服用 | 液体剂型,吸收较快,口感较好,适合老人和儿童 |
使用建议 | 夏季常备,应对暑湿感冒、胃肠不适 | 夏季常备,应对暑湿感冒、胃肠不适 | 夏季常备,应对暑湿感冒、胃肠不适 |
购买渠道 | 网上或线下药店 | 网上或线下药店 | 网上或线下药店 |
去年我给老婆买了十盒藿香正气液,她在培训机构当初中数学老师,夏天学生怕热开空调,我让她每天进教室前服两支,放学回来再服两支,一天四支,一盒十支,差不多一盒用两天半,她整个夏天都没感冒。
我们自己上班地方开空调的话,也可以这样做。
如果最近睡眠不好、鼻炎加重、月经不调,该来没来,要警惕,看看舌苔有没有白苔或水滑苔,有的话赶紧敷藿香正气液,凡是和受凉有关导致加重的病症,服藿香正气液都会有缓解。
之前我讲到过一个案例,有人来月经时腰痛,服了藿香正气液,第二天就不腰痛了。都是活用藿香正气丸的表现。
作息调整:顺应自然节律
- 早睡早起:22点前入睡,6点晨起,配合午休30分钟恢复体力。
- 睡眠保暖:夜间穿宽松丝袜或短袜,避免脚底受凉引发寒气上逆。
尽量11点前睡觉,不要晚睡。夏天气温高,晚上睡觉一定要关窗户,关严实,实在觉得房间不透风、闷热难受,可以开窗户,但要拉好窗帘,不让外面的风直吹进房间,还要关好纱窗门,过滤一下风。
不管老幼妇女,阳虚体质的人晚上一定要穿袜子,很多人晚上不穿袜子慢慢就受凉了,连续几天不穿,舌苔就会变成水滑苔,这时再吃个冰淇淋,喉咙就开始不舒服了,寒从脚下起。如果觉得穿袜子热,受不了,可以穿不箍太紧的丝袜,剪成只包住脚趾头的短袜,主要是不让脚底受凉进风。
运动养生:动静结合更相宜
- 推荐项目:八段锦、散步等低强度运动,避免大汗淋漓。
- 游泳注意:阳气不足者慎选,下水前充分热身,游后及时服用藿香正气液驱寒。
有没有打算夏天带孩子出去游泳的?
游泳时,不管水温多高,始终低于体温,要是水温40度那就是泡澡了。在水里60分钟,身体就受寒气清洗60分钟,这就类似于对着空调吹。如果本身阳气不足,在游泳池里泡着很容易受凉。
但如果大人和孩子确实一直想去游泳,有几个建议。下水前要做好热身运动,身上发热了再下水,不要着急。先去热水区再去冷水区。
游泳时间不要久,觉得累了就别游了,因为身体阳气在提醒不够用了,再游寒气就直接入体了。
游泳完出来记得服两次藿香正气液,第二天早上看看舌苔,如果还是很白,说明昨天游的时间太长,身体有点透支,继续服藿香正气液缓解。
有人问我,湿气重的人适合游泳吗?游泳会增加人的湿气吗?
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。有人问洗澡洗多了会不会增加湿气,和你这个问题类似。
游泳、洗澡只要正气足,在身体没有疲劳之前,并不会增加湿气。湿气不是因为接触水多,水就进到身体里,寒气可以进如身体,但水不会进入身体。体寒会减缓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。当新陈代谢旺盛时,它能有效地将体液和营养物质转化为生命能量(可比作“气”或生命力),防止体液潴留。然而,如果新陈代谢缓慢,体液就无法得到有效处理,积聚成湿气,从而对身体造成负担。
本质上,良好的新陈代谢可确保体液转化为有益的能量,而不良的新陈代谢则会导致体液滞留,从而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
相关问答:
问:游泳的时候身体会发热,不是泡在水里不动,在水里不动才会冷,游动起来并不会冷,游得快还会热,这和吹空调感觉不一样,在办公室开空调坐着不动才会冷。
答:是的,游泳时会发热,因为阳气在释放能量,但发热和受凉可以同时进行。就像运动完身上热,对着空调吹,身上热还在流汗,但寒气一样可以进到身体里。能理解吗?
问:我理解你的意思是在空调房里做运动,做得很热甚至出汗,是这个意思吗?
答:对,就是说虽然毛孔打开、身上很热、在出汗,但这并不影响可能会受凉。受凉与否不取决于毛孔是否打开、身上是否发热,而是取决于正气足不足。正气足,泡在水里也没事,正气不足,在水里一直发热,最后寒气还是会进到身体里。
夏天运动其实可以练练八段锦,不要出过多的汗,因为天气热,稍微一动就容易出汗,甚至走路都会出汗,夏天适合静养。不推荐大家去避暑山庄,如果打算暑假带孩子去,要注意一下。
人的身体该热的时候热,该冷的时候冷,天气热时阳气往外走,跑去避暑山庄,那里温度低,阳气就会往回缩,毛孔闭住,身体就会以为要过秋冬了,提前把该往外排的不好东西关闭在体内。可以去玩,但不要待太久,要顺应自然规律。
夏天要利用这个季节,通过晒太阳等方式,把皮肉的通透性打开,白天在家少开空调,实在热可以开风扇,但风扇不要对着人吹,保证不热得发躁就行。
三、舌诊自测: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
1. 常见舌象解析
- 胃气虚:舌中凹陷伴易饥,需健脾和胃(如山药莲子粥)。
- 湿热体质:舌红苔黄腻,推荐赤小豆薏米汤,忌辛辣油腻。
- 寒热夹杂:舌边白涎伴中间暗红,可外敷龙胆泻肝丸贴涌泉穴引火归元。
2. 自查方法
- 晨起观察:刷牙前自然光下查看舌苔颜色与形态,记录变化趋势。
- 症状关联:舌苔厚腻+大便黏马桶=湿气重;舌尖红点+失眠=心火旺。
3. 案例分析

这个舌苔不算严重,我通过这个舌苔跟大家讲讲怎么看胃和肠道的问题,注意看图片,红色圈在舌头正中间,对应的是胃;
黄色圈在胃下面一点,舌头是倒着看的,舌尖对应头,舌根对应脚,黄色圈对应的是肠道。
有时候宝妈带孩子找我看病,我一看舌头就知道孩子有没有乱吃东西,有没有吃寒凉食物,甚至能判断是今天吃的还是昨天吃的。
因为昨天吃的食物到肠道了,今天吃的还在胃里,看舌头就能看出来。

我跟大家讲一下,胃这个地方凹陷,对应的是胃气虚。有一种情况,小孩子或者大人,很饿但吃不了多少,过一会又容易饿,有没有这种现象?
这种情况就是胃气虚。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呢,因为这个小孩子是典型的胃气不足,舌中间凹陷。阴虚、阳虚、脾虚、胃虚怎么看,我到时候会跟大家讲。
胃气虚就是胃比较小,承载不了多少食物,吃一点就饱,消化完又容易饿,这种情况不只是胃的问题,脾胃肾都有关系,调理起来也要综合调理,不然小孩子容易营养不良。
真的会营养不良,哪怕天天吃海鲜也没用。

有黄色,说明有内热。跟大家讲一下这个舌苔和前面不一样,整个舌质偏红,说明内热比较重。舌苔两边能看出来有明显白色的东西,看到了吗?
两边各有一条,这叫痰涎,说明体内痰湿很重。如果宝妈们看自己舌头总有这种痰涎,一般睡眠都不太好。
痰涎越来越重,就容易有结节,结节就是痰和淤结在一起,越来越硬形成的。
这个舌苔肠道那一块有明显白苔,还发黄,说明不只是有湿,而且已经湿郁化热了,所以要吃点药,但不能长期吃,吃久了反而会更热。
再给大家看一个舌苔,我发的舌苔是有顺序的。大家看这个舌苔是不是比刚刚那个更热?

但它的症状很明显,可以敷藿香正气丸,不过要搭配板蓝根颗粒,效果会比较好。
最后再给大家看一个舌苔,这个舌苔非常典型。
比刚刚那个更典型,白苔没那么厚腻,但还是很明显,周边明显发红。这个舌苔属于典型的湿热体质。
湿热体质就是我最开始讲的那种皮肤不太通透,容易产生内热,很怕热的体质,很多小孩子会有这种舌苔,可能红得没这么典型,或者比这更典型。
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舌苔,从胃开始,胃那个地方颜色比较暗,能看出来吧?

整个肠道湿热很重,白苔发黄还有苔,说明有湿又有热。
其他地方比较发红,说明除肠胃之外其他地方也比较热。
这种体质调养不能光靠藿香正气液,既要清热散热,又要温中祛湿。
所以如果宝妈们看自己或孩子舌苔类似这样,不能轻易吃藿香正气液,吃了可能会更热,这一点要注意。
晚上出汗的孩子,睡觉前可以敷一到两包板蓝根,大人可以敷两包,小朋友敷一包就行。
还可以用盐水泡脚,用炒菜的盐煮水,倒在桶里给孩子泡脚,盐有收缩作用,盐水泡脚有引火归元的作用。、
如果家里有艾条,晚上睡觉前可以给孩子灸一灸涌泉穴,就在脚底板。

这些方法宝妈们可以试试,如果孩子出汗不是特别多、不是特别好动,一般都会有效果。
要是前面几个方法效果不明显,还有一个办法,去买一盒龙胆泻肝丸,买大蜜丸,把一粒搓成两份,搓扁贴在孩子脚心。
大部分小孩子肝火比较旺,肝火旺就容易晚上睡觉不安稳,动来动去,甚至严重的还会出汗。
我们把龙胆泻肝丸这种原本内服的药,改成外敷的方法试试。一般来说,一两天到两三天之内就能看到效果,它不是马上就好,而是慢慢改善,大家可以留意观察。
要是用了这个方法,孩子出汗还是很多,那就不完全是热的问题了。这种情况下,可能就需要带孩子过来,我们当面看看究竟是什么问题,因为病情可能比较复杂,不是单纯清热泄热就能解决的。
另外,宝妈们最近可以多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。要是孩子上幼儿园,看看幼儿园有没有开冷空调。如果开了空调,方便的话,尽量跟老师讲一讲,把孩子安排在背风的角落,避免空调直吹。
四、食疗与外治法推荐
1. 经典食疗方
- 防暑茶:青蒿3g+金银花2g+薄荷2g,沸水冲泡代茶饮。
- 酸梅汤:乌梅30g+山楂25g+甘草5g,煮制后加冰糖饮用。
2. 外治疗法
- 盐水泡脚:炒菜盐煮水泡脚,引火归元改善盗汗。
- 穴位贴敷: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穴,温阳散寒。
症状 | 推荐方法 | 操作要点 |
---|---|---|
空调肩颈痛 | 热盐包外敷+刮痧 | 大椎穴重点刮拭 |
儿童盗汗 | 盐水泡脚+涌泉贴敷 | 炒菜盐比例1:10 |
晨起口苦 | 茵陈玉米须茶 | 沸水焖泡15分钟 |
결론
夏季养生贵在“顺应天时,动静平衡”。通过科学防寒、合理祛湿、智慧饮食,配合中医外治法,可有效提升抗病能力。建议定期观察舌象变化,及时调整养生策略。如症状持续或加重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师。
댓글 남기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