▶️痛风皆因不通
中医常讲,不通则痛,不荣则痛,不通又为“痹”,加上活动不灵活,关节出现僵硬感,因此,在中医里,痛风属于痹症的范畴。
《黄帝内经.素问》中痹论篇就讲到:“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。其风气胜者为行痹,寒气胜者为痛痹,湿气胜者为著痹也。
风湿夹杂寒邪,则为寒痹。以寒湿为主,风邪为次,表现为:天气变冷了,疼痛症状就会加重,或者是关节活动受限、疼痛。
风湿夹杂热邪,则为热痹。以湿热为主,风邪为次,表现为:不仅关节疼痛、关节僵硬、活动受限,还会出现关节红肿,伴有灼热感。
这些风寒湿邪气交结在一起,痹阻经脉,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,所以出现痛风的一系列症状。归根结底,其病因都是痹阻经脉而不通。
湿邪是主犯,因为人体上体为阳,下体为阴,湿邪属于阴邪,所以湿邪侵袭人体会在下部。湿气是一个很难排不出去的废水,它更多的是藏在肌肉组织里面,往里走就藏在脾胃肠道之中,但是,如果身体精血足、正气足,这些废水自然是可以代谢出去的。
一、痛风患者的舌象解析:五大典型特征
痛风属于中医学“痹症”“历节病”等范畴,痛风的发病与脏腑功能受损,机体代谢、防御功能低下,正气虚弱的状态密切相关。舌诊是中医理论指导下诊察疾病的一种特有方法,是中医诊断学“见微知著”的具体体现,也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。
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,“有诸形于内,必形于外”,舌体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连接,内部脏腑病变可由舌象上的变化得知。通过观察舌象变化,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的盛衰、气血的盈亏等信息。对于痛风患者来说,舌象的改变往往预示着病情的变化。
1. 短小舌
- 特征:舌头较短且难以自由伸展。
- 原因:体内营养成分不足,导致血管和神经功能受损。(《黄帝内经》”精不足者,补之以味”。解释:“若身体缺乏足够营养,需从食物中获取补充”。)
- 相关症状:长期遭受疼痛折磨,会使身体的气血能量消耗过度。
2. 白腻苔或黄腻苔(也可以看看我往期内容:厚腻苔根源大揭秘:从脾虚痰湿到五脏失调,一张图看懂舌象与调理方向)
- 特征:舌头上覆盖着较厚的白色苔垢,尤其在舌中和舌根部位更为明显。黄腻苔通常表示体内有湿热,而痛风的发生与湿热关系密切。湿热环境下,尿酸盐更容易沉积在关节处,引发痛风。因此,舌苔黄腻可能是痛风的一个警示信号。
- 原因:身体内存在寒湿等不良物质堆积,肾脏功能失调,无法正常运化水液。(《金匮要略》”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”;翻译:“当腹部胀满、呕吐,食物难以下咽且出现腹泻时,多与寒湿有关”。)
- 对代谢的影响:干扰脾胃的正常功能,进而阻碍尿酸等代谢废物的排出。
3. 肝胆区淡嫩或舌色暗红
- 特征:舌头两侧颜色较淡且呈现半透明状。
- 原因:肝脏储存的血液不足,导致其调节身体机能的功能失常。(《四圣心源》”肝血虚则风动”;若肝脏缺血,身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就会紊乱)
- 连锁反应:身体代谢过程出现混乱,使得尿酸等物质在体内堆积。
- 暗红色舌象通常表示体内有“热邪”,热邪可以导致血液循环加速,血液黏稠度增加,从而影响尿酸盐的正常代谢和排泄。而痛风的发生与体内尿酸盐沉积有关,尿酸盐属于中医的“湿邪”范畴,湿邪和热邪两者交互又可加重病情。因此,舌色暗红可能暗示痛风风险较高。
4. 脾胃凹陷裂纹(往期回顾:冰盖舌根源解析:阳虚寒凝的舌象密码与14张实战图谱)
- 特征:舌中部有凹陷并伴有较深的裂纹,且上面覆盖着腻苔。
- 原因:脾胃功能虚弱,受到湿气困扰,胃的阴液也受到损伤。(《脾胃论》”脾胃虚则九窍不通”“脾胃功能不佳时,身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都会受到影响”。)
- 病理关联:可能引发慢性胃炎,进而导致营养吸收出现障碍。
5. 舌根凹陷裂纹(往期回顾:勺子舌深度解析:郁结与大气下陷的舌象密码——附11张实战图谱与调理方案)
- 特征:舌根部位出现凹陷和裂纹,上面覆盖着白色厚苔。
- 原因:肾脏元气不足,下焦区域寒湿内聚。(《景岳全书》”肾虚则寒湿内生”“肾功能亏虚时,寒湿等不良物质就会在体内滋生”。)
- 并发症:容易患上前列腺炎,且夜尿次数会增多。
6. 舌边有齿痕
齿痕舌表示脾胃功能较弱,而脾胃功能弱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。因此,舌边有齿痕可能提示痛风风险增加。
7. 舌下静脉瘀紫
瘀紫舌表示血液循环不畅,而血液循环不畅会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泄。因此,舌下静脉瘀紫可能是痛风的一个征兆。
二、中西医双重视角解析
中医病机
- 核心病机:脾肾阳虚→水湿不化→痰瘀痹阻
- 发展阶段:
精血亏虚:身体缺乏足够的精气和血液,导致身体机能下降。
寒湿内生:由于精血亏虚,体内的寒湿之气开始积聚。
痰瘀互结:寒湿之气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,导致痰湿和瘀血相互交织,形成痰瘀。
关节痹痛:痰瘀阻滞经络关节,引发关节疼痛等症状。
现代医学机制
- 关键指标正常范围(μmol/L):
- 男性血尿酸:149 – 416
- 女性血尿酸:89 – 357
- 痛风阈值(μmol/L):
- 男性:≥420
- 女性:≥360
- 病理过程:
细胞过度凋亡:细胞凋亡过程异常加快,导致体内嘌呤代谢的前体物质堆积。
嘌呤堆积:过多的嘌呤在体内积累,为尿酸的过量生成提供了基础。
黄嘌呤氧化酶活性↑: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增强,加速了嘌呤向尿酸的转化,使得尿酸生成过多。
肾小球滤过率↓:肾脏的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,导致尿酸排泄减少,从而使尿酸在体内积聚,引发痛风。
三、临床案例以及分阶段调理方案
临床案例
一位饱受痛风疼痛折磨的50岁左右大哥求助,他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。
近几年又患上了痛风,起初是隐隐作痛,不去理会它自己便也会缓解,后来突然有一天晚上睡觉后被一阵钻心的疼痛惊醒,浑身发热出汗,脚指头好像被火燎一样疼痛,用他自己的话讲,好像被玻璃渣扎一样痛不欲生,甚至痛到怀疑人生,去医院检查结果是痛风。
吃了医院开的药暂时可以缓解疼痛,时间长了,发作的次数也频繁了,每隔三五天就会发作一次,药物更换多次,也不断加量,效果一次不如一次,简直到了人生绝望的境地。来看看他的舌象:

▶️舌像分析
首先,舌形属于短小舌,这种舌形多是因为长年被病痛折腾的征象,多因精血严重亏虚,全身经脉瘀阴严重。
其次,整个舌面被厚厚的白腻苔覆盖,尤其是舌的中焦和下焦特别严重,意味着体内的寒湿痰饮非常多,影响了肾阳的升发,导致了全身脏腑的阳虚。
第三,舌边肝胆区的舌质明显的淡嫩,有点半透明感,是因为肝血不足精血亏虚不养舌体导致的,若肝血不足,肝失疏泄,胆汁分泌和排泄失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,进而影响整个代谢过程;代谢不好,也会导致肝郁气滞,气郁化火。
第四,舌中脾胃凹陷很大,且有一条深深的裂纹一直延伸到舌根,而且整个被白厚腻苔所覆盖,这是因为脾湿被困,意味着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严重受阻,导致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和排出,积聚在体内。深深的裂纹意味着长期水湿停积在胃部,慢慢形成胃炎;往下延伸到了十二指肠和小肠,肠道也会有慢性炎症。
第五,舌根中有凹陷和裂纹,而且也是被白厚腻苔所覆盖,这种凹陷对应的是肾气亏虚,舌苔白厚腻说明下焦的寒湿很重,肾阳不能升发;舌根中部的裂纹对应生殖泌尿系统,因此也会考虑有前列腺炎,前列腺的肥大增生。
▶️中医视角
首先我们要分析痛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。用中医的角度去看痛风,它是属于痹症,风寒湿热夹杂,滞留经络、关节、痹阻不通而成痹症。人体关节处又是风寒湿最容易侵袭、凝聚的地方,关节本是气血流通处,气不流行则气内收,内热攻寒则肿、则痛。痛起来如同被老虎咬了一般,要人命。
痛风主要的凶手是湿邪,其次寒邪和风邪是帮凶。
▶️西医探寻
现代医学认为,痛风,是因为嘌呤代谢紊乱导致体内尿酸过高,从而形成急慢性关节炎。
我们日常生活中,在正常的情况下,吃饭时如果荤素搭配,吃到身体里面的嘌呤就比较正常稳定,身体也不会出现问题;如果饮食习惯是经常吃肉多,吃菜少,那身体中的嘌呤自然就会高。
飘呤是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,一般情况下,我们人体本能是有能力处理多余的嘌呤,但是,如果出现不健康的生活规律。比如熬夜、暴食暴饮、抽烟喝酒、工作压力大时,人体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时,就会导致细胞大量死亡,这时嘌呤含量就会猛增,人体本能处理速度赶不上细胞死亡速度,嘌呤持续增加导致血液中尿酸含量不断超标,无法及时排出去,就会出现结晶。
这种尿酸结晶体附着于筋膜或者骨膜上,以致关节剧烈疼痛,如果进一步发展还会导致关节变成畸形。
现代医学也发现尿酸太高了不好,但如果尿酸过低,同样会导致肾脏损伤、肝脏损伤、神经损伤、心脑血管疾病等,与传统医学的认识不谋而同。
▶️分析总结
无论是古人对痛风的论证,还是现代对痛风的探究,引起痛风的根源都归结于饮食不规律,古代得痛风的人群都是上层的达官显贵,所以也被称之为“帝王之痛”,贫民百姓沾不上边。
现代生活水平提升了,痛风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层,更深入到各行各业,各个层面,大鱼大肉、肥甘厚味、暴食暴饮、海鲜加啤酒随处可见,这种生活习惯首先严重伤害到的就是我们的脾胃,脾怕湿,胃怕凉,脾胃被寒湿长期包围着,就会失去自身的运化功能,脾升清、胃降浊的功能一旦弱化,我们身体里的湿邪就会越积越多,导致气机运转失调,从而影响到各脏腑功能的平衡和协调,这就是导致痛风发作起来为什么会痛的死去活来的原因。
从我们健康整体管理来分析,得痛风的原因是因为体内精血不足,也就是正气不足,邪气鸠占鹊巢,占山为王,导致气血运行受阻。
▶️调理方案
从上面的分析,我们知道这位大哥的根本原因是精血亏虚,加上肝肾功能都严重不足,体内的寒痰凝滞,也是造成痛风形成的重要因素。
总结痛风的核心就是:
❶细胞死的快;❷身体氧化强;❸血液尿酸高。
掌握了痛风的核心,也就知道如何去做健康整体解决方案了。
细胞死的快,是因为精血不足,所以要补足精血;身体的氧化强,这方面要补充抗氧化能力;尿酸高是因为肝胆脾胃肾和膀胱的代谢不足,尿酸排不出,因此需加强肝胆脾胃肾和膀胱的代谢功能,这样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。
总体思路确定了,然后我们的调理就是根据舌象的特征见招拆招了,第一阶段重点补精血和祛寒湿提升肾阳的升发。
第一阶段:祛邪通络(1-4周)
- 核心方剂:四妙勇安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
金银花30g 玄参20g 当归15g 桂枝12g 白芍18g 知母15g 麻黄6g 防风12g 附子9g(先煎)
- 外治疗法:
- 刺络拔罐:取阿是穴、委中穴
- 中药湿敷:大黄30g+黄柏20g研末醋调
第二阶段:扶正固本(5-12周)
- 经典方剂:独活寄生汤加减
独活15g 桑寄生20g 杜仲12g 牛膝18g 细辛6g 秦艽12g 防风15g 茯苓30g 肉桂6g
- 食疗方案:
- 土茯苓薏米粥:土茯苓30g+薏米50g+粳米100g
- 冬瓜赤豆汤:冬瓜500g+赤小豆30g

▶️从舌象上看他的变化:
①-胖大舌变小了,整个舌神由晦暗变得鲜明了,说明全身的代谢功能逐步恢复正常,体内多余的湿气被排出来。
②-舌头的颜色变鲜明了,伸出来也很灵活了,不像刚开始时那种木木的,说明精血有了明显的提升。
③-整个白厚腻苔变淡变薄了,尤其是中焦和下焦的位置,原来舌苔的厚度深不见底,现在能看到底了,说明肾阳的提升,整个身体痰湿寒湿被化开了。
④-舌中裂纹明显减小变浅,这个部位对应的是脾胃,有裂纹说明胃有慢性炎症,裂纹变浅说明这些部位的病灶得到了修复。
⑤-脾胃区凹陷明显变浅了,脾胃的凹陷代表脾气虚弱,脾胃功能不足,凹陷变浅说明脾胃的功能有明显的提升。
▶️再看他身体变化感受:
起初这位大哥在痛风发作时,感觉是死去活来,痛不欲生,每次都是靠药物去压制,从补精血化邪气调理之后,在身体脏腑功能不断提升的情况下,体内的邪气也被慢慢的化开、排出,同时在邪气化开的过程中,身体必然会出现相应的症状,因为病是怎么来的就是怎么走的。
因此有一段时间是整体的酸胀不适,随着湿邪排出越来越多,整个人感觉越来越轻松,精气神也焕然一新。在后面的调理过程当中,基本上就再没有严重的疼痛感了。
另外大哥的胃口也明显变好了,大小便也能正常顺利排出了;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面色没有以前那么灰暗了,皮肤变得红润有了光泽度。
四、舌象改善对照表
观察指标 | 调理前特征 | 调理8周后变化 |
---|---|---|
舌体形态 | 短小晦暗 | 伸长鲜明 |
舌苔厚度 | 白腻厚苔(>2mm) | 薄白苔(<0.5mm) |
裂纹深度 | 深达舌肌层 | 浅表裂纹 |
润燥程度 | 干燥少津 | 润泽度提升 |
五、预防复发要点
- 饮食禁忌:
- 避免”三高食物”:高嘌呤(内脏)、高果糖(果汁)、高酒精(啤酒)
- 推荐食材:樱桃(含花青素)、芹菜(利尿)、低脂牛奶
- 运动处方:
- 晨起八段锦”双手托天理三焦”
- 傍晚太极拳”云手”动作
-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如散步、游泳、瑜伽等,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降低尿酸水平。避免久坐、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,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。
- 监测指标:
- 过重或肥胖会增加痛风的风险,因此要注意饮食控制,保持健康的体重。
- 每月检测血尿酸+尿常规
- 每季度肝肾功能检查
注意事项
- 本文方剂需经中医师辨证后使用,切不可私自服用,后果自负
- 急性发作期应中西医结合治疗
- 长期服用降尿酸药需监测肝肾功能
结语
痛风治疗贵在”三分治七分养”,通过祛湿通络、健脾补肾可显著降低复发率。本文调理方案经临床验证,6个月内复发率降低至12.7%(数据来源:2024年《中医药防治痛风临床观察报告》)。建议患者建立”饮食-运动-监测”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新模式。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