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风辨证不求人:2小时学会舌诊断证

痛风中医辨证实践:舌诊为核心,自学也能精准断证(附真实案例)

导言​

痛风被称为”不死的癌症”,中医将其归为”痹症”范畴。本文通过两则典型病例的舌诊分析,揭示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逻辑。实践证明,掌握舌诊技巧后,普通爱好者亦可准确辨识证型,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。


​一、病例舌诊对照分析​

​病例1:57岁男性(痛风20年)​

​男,57岁,痛风20多年,吃海鲜、花生,鸡汤等高汤类,痛风即发作。每次发作都左脚背脚踝前同一块地方红痛,但不肿。严重时无法下床。高血压3年,一直用药控制。全身多发痰核,大者如鸡蛋黄。小便黄且起泡沫,大便正常,1-2天1次。睡眠好,体质好。喜欢味重的食物。

舌象特征​​:

  • ​舌体​​:短缩有力:舌头较短且难以自由伸展,但力量感依旧存在。舌面中部至舌根苔黄腻:从舌头中部到舌根部位,覆盖着一层黄色且油腻的舌苔。
  • ​舌质​​:淡红偏暗:舌头整体颜色呈淡红色,但又略带暗沉。舌边齿痕明显:舌头边缘有清晰的齿痕,就像被牙齿轻轻咬过的痕迹。
  • ​裂纹​​:舌中纵向裂纹延伸至舌根:舌头中部有一条纵向的裂纹,这条裂纹从舌中一直延伸到舌根部位。
  • ​舌下络脉​​:静脉直长无分叉:舌下静脉呈直线状,没有分叉。

​辨证要点​​:

  1. ​寒热错杂​​:上焦白苔属寒,中下焦黄腻主湿热:舌头前部的白色舌苔表明上焦有寒;而中部和根部的黄色油腻舌苔则显示中下焦有湿热。
  2. ​气机阻滞​​:舌中线凹陷提示脾胃升降失常:舌头中部的凹陷暗示脾胃的正常升清降浊功能出现紊乱。
  3. ​痰瘀互结​​:裂纹与齿痕反映痰湿久蕴成瘀:舌头上的裂纹和齿痕表明体内长期积聚的痰湿已逐渐形成瘀滞。(往期回顾:冰盖舌根源解析:阳虚寒凝的舌象密码与14张实战图谱)

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和结构,发现患者身体寒热、气机、虚实、瘀血状况,通过内在的机理,更好的印证患者描述的症状,以便进一步准确地遣方用药。
 在舌诊中,我们首先看整体,即阴阳虚实,把握好大方向不要错。本患者伸舌有力,平整,提示本质不虚,可能只是被邪所郁。
 其次看寒热。寒热可以从舌苔的颜色、分布范围、干润以及舌质的形态来看,本例患者苔满,上部白薄,中部逐渐变厚,开始微黄,大肠及下焦厚腻黄,还有干润过渡也是由上往下走,舌苔提示整体是湿寒向湿热转化的过程。
第三看气机,气机主要通过舌形分析,舌形的变化与身体内在各部分气机的力量对比有关,因此,特别是长期慢性疾病的患者,舌形多数会变的不规则。本例患者舌中线凹陷、舌两边有齿痕均提示中焦脾胃虚弱,运化无力、舌右侧有凹陷、中线不平衡,提示肝胆气机不畅,主要可能是胆气不降。舌根部鼓胀,提示下焦湿阻严重导致肾阳被郁,这大概也是湿化热的根源。表现小便黄,痛风发生在胆经(大约足临泣)位置等。
 第四,看瘀血情况,瘀血一般从舌面的瘀点和瘀斑以及舌下的静脉来辩识,如果舌面存在瘀点或瘀斑,提示脏腑可能存在瘀血。本例患者舌下静脉由下往上直长,无分岔,说明瘀血反映的是血液系统阻塞情况,如血压过高。
第五,看水饮。还要通过舌形,特别是整个舌头或局部鼓胀(胖厚)的情况查看体内水饮的状态,本例患者体内水饮无明显特征。
综合分析,本例患者阳郁脾虚,运化无力。该患者阳气并不虚,但被湿阻而化热,因此,吃些湿浊重的食物,就会痛风。湿浊长期不化,湿热相搏,炼液成痰,故全身有多发性痰核。

​病例2:33岁男性(痛风2年)​

​1、男 33岁
2、身体乏累,困倦,无精打采,干啥事都没积极性,浑浑噩噩,睡眠最近可以,时好时坏;
3、白天怕热 ,晚上睡觉怕冷,容易出汗,出汗不怕风;
4、口干不苦,爱喝水;
5、大便正常,小便黄有泡沫;
6、脂肪肝,尿酸高。右耳耳鸣,左耳偶尔耳鸣,耳鸣10年,中途耳鸣看过,谷维素,银杏滴丸等没有作用;
7、痛风2年,左脚拇指关节酸痛,日常饮食容易暴饮暴食,脾胃消化功能弱,消化慢,凉东西不能吃,爱出汗(尤其吃饭)平时久坐,工作压力大。

舌象特征解析

(一)辨寒热

舌头上面覆盖着又白又黄且湿润的厚厚舌苔,这说明体内的寒湿之气比较重,而且已经逐渐转化为热邪了。

(二)辩虚实

舌头呈现胖嫩的状态,甚至伸出时感觉没有力气,这通常是虚症的表现,说明身体的整体能量和活力有所不足。

(三)辨表里

舌苔厚重到看不见舌头本来的颜色,这表示病邪已经深入身体内部,而且病情相对比较严重了,属于里证。

(四)辩痰饮

舌头上面布满了湿润的厚苔,并且舌尖看起来鼓胀,边缘还有明显的齿痕,这就表明体内有痰饮积聚,而且痰湿之邪已经在上焦位置造成了阻滞。

(五)辨气机气血

  1. 如果舌头的根部处于紧缩状态,而且中下焦位置略微凹陷,这暗示着脾肾阳虚。脾肾的阳气不足,无法正常发挥其温煦和推动身体机能的作用。
  2. 当舌头的两侧出现不对称的情况,这说明气机运行不畅。身体内的气的升降出入紊乱,导致气血运行受阻。
  3. 若中下焦的舌苔质地逐渐变得干燥,并且出现了细小的裂纹,呈现出颗粒状,这很可能是脾肾阴虚化热,湿热下注的表现。脾肾的阴液不足,虚热内生,同时湿热之邪又向下沉淀。

(六)辩淤血

舌下以及舌尖两侧的颜色呈现暗红色,而且舌下的静脉长度超过了舌体的二分之一,这提示体内存在气滞血瘀的情况。气血运行不畅,血液在血管中淤积,形成了瘀血。

初步印象

综合来看,这种情况初步判断是脾肾的阴阳都出现了虚弱,体内的水湿之气积聚,湿热之邪向下沉淀,同时气血运行不畅,出现了气滞血瘀的状况。


​二、痛风中医辨证核心逻辑​

​1. 病机三要素​

  • (一)湿浊内蕴
  • 舌象表现 :舌苔厚腻,覆盖在舌面上。
  • 阳性率 :在 93% 的患者中出现。
  • 病理解释 :这表明体内湿浊之邪积聚,多因脾的运化功能失调,无法正常运化水湿,导致湿浊在体内堆积。
  • (二)气机失调
  • 舌象表现 :舌形出现异常,如舌体胖大、短缩、歪斜等。
  • 阳性率 :86% 的患者存在这种情况。
  • 病理解释 :这说明身体内的气机运行不畅,气的升降出入紊乱,影响了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。
  • (三)痰瘀互结
  • 舌象表现 :舌下络脉出现异常,如色暗、迂曲、增粗等。
  • 阳性率 :72% 的患者舌下络脉异常。
  • 病理解释 :这提示体内痰湿与瘀血相互交织,阻碍气血运行,导致经络不通。

​2. 辨证四步法​

​3. 急慢性期辨证要点​

阶段舌象特征治疗方向
急性期舌苔黄厚腻+舌质红清热利湿,通络止痛
缓解期舌苔白腻+舌质淡暗温阳化湿,活血化瘀

4. 痛风舌诊特征

1、根本:脾肾亏虚,水饮内停,气机不降。舌形——上宽下窄,上部肿胖,下部狭窄;舌中凹陷,提示脾虚。舌边齿痕,营卫虚弱,四肢容易出现疼痛。
2、急性期:由平素寒湿,转为湿热。舌苔厚腻,有的色黄,有的色白,一般都是色黄的多,或者局部色黄的多,今天案例的患者就是一个满舌厚腻黄的情况。
3、内热是根本。舌质红,但是水肿,所以虽然有热,但也有水气,所以患者是怕外湿的,任何增加水湿的因素都会让机体病情加重,而且容易化热,称为比较严重的湿热(西医炎症反应重)。4、气滞血瘀。
舌下静脉多有比较凸起,色暗,而长,这个不是主要因素。
总结:外湿热+内热+肾虚+脾虚+营卫弱。三、治疗思路思考:
1、部位决定疾病与肾密切相关
痛风疼痛部位是关节,一般在关节的我们都说与肾关系密切;
2、脾虚是关键、根本脾运化水湿能力弱是非常重要的,所以患者吃饭不注意就是舌苔厚腻,这一点与肾衰的很多患者相似,但是肾衰多是舌苔厚腻色白,属于外寒湿的情况,但这个痛风在急性期,炎症厉害,说明存在的热厉害,所以患者主要是舌苔厚腻黄的问题;所以治疗不要补肾,应该芳香化湿健脾,温肾燥湿选附子,这个是根本。
3、营卫弱是重要因素
营卫弱,外邪容易侵袭,这个是一个重要因素,患者一般晚上开始疼,这个疼与卫弱,防御差有关,所以桂枝汤是常用药物。
4、总结
从某种角度上看,大家平素能很好健脾祛湿,温肾燥湿,芳香化湿,清热燥湿的方药用的熟练的,治疗痛风都是比较有效的。


​三、经方应用与改良方案​

​1. 急性期经典方​

​四妙勇安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​

  • ​组方​​:金银花30g、玄参20g、当归15g、桂枝12g、白芍18g
  • ​加减​​:
    • 痛甚加​​制乳香、没药​​各6g
    • 发热加​​生石膏​​30g(先煎)

​2. 缓解期改良方​

​附子理中汤合当归芍药散​

  • ​组方​​:制附子9g(先煎)、党参15g、白术30g、茯苓20g
  • ​配伍要点​​:
    • 附子配干姜增强温阳化湿
    • 茯苓配泽泻加强利水渗湿

3. 保健调养

1、为什么患者痛风急性急性发作,与饮食关系非常密切?
因为患者平素肾虚、脾虚,所以一旦服用湿热药物,机体不能很好排泄这些垃圾,就会形成湿热问题,就出现痛风的急性发作。2、为什么急性发作部位在骨头关节肾主骨生髓,肾脏虚弱,关节骨头等部位排泄水饮作用也差,所以疾病废物堆积,主要在关节骨头的附近;
3、为什么发作多伴有表证
这类患者营卫弱,主要是卫弱,所以患者受风邪容易发病,出现发热恶寒等问题,这些问题就是伤寒论上说的表证,主要是卫气弱导致的。
4、寒湿化热是根本所以化热的食物不能吃,比如海鲜、羊肉、啤酒等,都容易出现寒湿化热的问题,主要是湿热不能排出体外,这些湿热迅速堆积到关节。
5、平素保健
脾肾虚是根本,所以平素需要健脾化湿、温肾燥湿的治疗,一直治疗到没有舌苔厚腻为止,在脾虚肾虚的阶段,一定要少吃。
适量运动很是关键,急性期没法运动,但是平素运动,可以健脾祛湿,所以不疼的非急性期,坚持少食清淡食物,并且坚持运动非常重要。


​四、舌诊实践教学要点​

​1. 三步辨寒热​

  1. ​整体观察​​:舌色淡红为常,鲜红主热,淡白主寒
  2. ​局部对比​​:舌尖红为心火,舌根黄主下焦湿热
  3. ​动态变化​​:服药后苔由黄转白提示向愈

​2. 五步识气机​

  1. ​舌体形态​​:短缩主郁闭,胖大主痰湿
  2. ​舌边特征​​:齿痕重责之脾虚,芒刺现主热盛
  3. ​舌面润燥​​:干燥少津为阴虚,水滑湿润属阳虚

结语​

本文通过典型病例解析,验证了舌诊在痛风辨证中的核心价值。掌握”察舌辨机”四步法,配合经方化裁,可使痛风治疗事半功倍。需特别强调:本文方剂需经执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,急性发作期应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。



Comments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zh_CNChines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