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lect language:zh-CN
胃的生理功能、病理分型与药食同源调理方案

胃病辩证全解:从胃气虚到食滞胃脘的中医调理

胃:上腹部。腐熟功能,主消化,以降为顺。
总方:揉腹,艾灸,黄金线,引火归元。
症状:(当出现腹痛、胃胀,心口窝有上顶的感觉时,胃可能就有病症了)腹痛、胃胀、吐酸水、吞酸、烧心、胃脘灼烧、口干口燥,便溏、呕吐也跟胃有关。

一、胃的生理功能与病理核心​

​1. 胃的生理特性​

  • ​仓廪之官​​:主受纳腐熟水谷,与脾相表里,共司消化(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)。
  • ​以降为顺​​:胃气需通降下行,气滞则胀满,逆上则反酸。

​2. 胃病核心病机​

  • ​虚实夹杂​​:气虚推动无力(胃下垂)、阳虚失于温煦(冷痛)、阴虚失于濡养(灼痛)。
  • ​外邪侵袭​​:寒邪直中(寒凝胃脘)、饮食积滞(食滞胃脘)。

​二、胃系辩证分型与治疗方案​

​①、胃气虚——胃气不足,胃阳不足,胃气不降

面色萎黄,机体消瘦;恶心呕吐,嗳气干呕反酸;
不思饮食,胃脘胀满,隐痛。
治疗方法:补胃气,健脾益气
食疗:大枣,茯苓(健脾利湿),山药,米汤
中药:甘草、白术、人参
手法:艾灸
注:因胃气亏虚导致的胃脘隐痛,可以用艾灸

②、胃阳虚——胃虚寒症(先经历胃气虚,一步一步发展成胃阳虚,导致虚寒内生)

阳虚生寒,胃阳不足,胃失去温养,出现了胃脘冷痛,发凉寒,胃痉挛,喜温喜热喜按;
胃阳不足,不能制约胃中水,会上泛,吐清水;
畏寒肢冷,喜喝热水。
治疗方法:温胃散寒
食疗:生姜大枣汤(生姜:降胃止呕),生姜猪肚汤。
手法:揉腹,艾灸,黄金线

③、胃阴虚——胃阴不足

主要对应是水不足,胃失去了濡养,干燥,胃脘灼痛,饥饿不欲食,口干舌燥咽干,大便干结
舌:脱胎,脱在舌的哪里,哪里就有阴虚
治疗:(甘凉的都可以滋补阴液)甘蔗、麦冬、石斛,老鸭汤、山药、百合
手法:公孙,天枢(天枢需二个同时按压,强),引火归元

④、寒凝胃脘——寒邪犯胃,是胃阳虚的引申症状主要是胃阳不足,再有外来的寒气,是实症

注意:穿的少,露肚子,脚踝的,生活方面要注意提示
症状:冷痛,喜温喜按;恶心呕吐,泛清水;行寒肢冷。
治疗:热敷(热水袋,热盐包,一般热敷15-20分钟),艾炙
调理:温中散寒,行气止痛
穴位:公孙穴止痛,土水行气
食疗:高良姜,小回香

⑤、食滞胃脘——积食

原因:爆饮爆食,饮食不节,速食不化。腹胀,腹痛
症状:口臭,呕吐,不想吃,吃得少,大便酸腐臭,如果因积食导致的便秘,一定是气滞了,脏腑里面的气於塞了气闭了才会便秘食物返流,吐酸水,呕吐
治疗:以通为先。
总方:内庭、公孙、土水
食疗:山楂,麦芽,鸡内金,焦三仙(胃强脾弱的情况下,不用山楂;产后的腹痛,冠心病,心绞痛的急症时侯吃山楂,散於血 )
药物:舒可辛胶囊(里面含有山楂成份)可以用冠心病,心绞痛的急症时侯
手法:尺泽+内关,劳宫。劳宫按搓,向中指尖方向搓,搓到中指外。
食疗:山药粥、大枣莲子粥(健脾养胃止泻养心安神)、小米粥、薏米粥、桂园粥、南瓜粥,猴头菇鸡汤
注:大米与薏米同煮易引起水肿

​证型​​核心病机​​典型症状​​治疗原则​​代表方剂/手法​
​胃气虚证​脾胃虚弱,受纳无力面色萎黄、嗳气反酸、胃脘隐痛补中益气,健脾和胃四君子汤+艾灸中脘穴[^用户笔记]
​胃阳虚证​阳虚生寒,气机凝滞胃脘冷痛、喜温喜按、呕吐清水温阳散寒,理气止痛良附丸+黄金线提拉[^用户笔记]
​胃阴虚证​阴液不足,胃失濡养口干咽燥、饥不欲食、大便干结滋阴养胃,降火生津益胃汤+公孙穴按压[^用户笔记]
​寒凝胃脘证​寒邪客胃,气机阻滞冷痛剧烈、泛吐清水、畏寒肢冷温中散寒,行气止痛附子理中丸+热盐包敷[^用户笔记]
​食滞胃脘证​饮食不节,积滞不化脘腹胀满、嗳腐吞酸、便秘消食导滞,通腑泄热保和丸+内庭穴放血[^用户笔记]

​三、特色疗法与实操指南​

​1. 手法与穴位调理​

  • ​胃气虚​​:
    • ​黄金线提拉​​:从天突至鸠尾提拉任脉,增强胃气通降。
    • ​足三里艾灸​​:每日15分钟,补益胃气(《针灸大成》)。
  • ​食滞胃脘​​:
    • ​内庭穴放血​​:用三棱针点刺出血3-5滴,清泻胃热。
    • ​劳宫搓揉​​:向中指尖方向快速搓动,促进胃肠蠕动。

​2. 经典方剂解析​

  • ​四君子汤​​:人参补气,白术健脾,茯苓利湿,甘草调和,治胃气虚基础方。
  • ​益胃汤​​:沙参、麦冬滋阴,玉竹、生地养胃,配冰糖润燥。

​四、食疗与日常调护​

​1. 药食同源方案​

  • ​胃气虚​​:
    • ​山药茯苓粥​​:山药100g+茯苓30g+粳米煮粥,健脾益气。
    • ​黄芪红枣茶​​:黄芪10g+红枣5颗煎汁,代茶饮补气。
  • ​胃阴虚​​:
    • ​石斛麦冬瘦肉汤​​:石斛10g+麦冬15g+猪瘦肉炖煮,滋阴润燥。
    • ​秋梨膏​​:鸭梨+蜂蜜熬膏,缓解胃燥咽干。

​2. 禁忌与养生​

  • ​饮食禁忌​​:胃寒忌生冷(冰饮、刺身),胃热忌辛辣(辣椒、烧烤)。
  • ​作息建议​​:辰时(7-9点)胃经当令,晨起空腹饮姜枣茶温胃。

​五、现代研究与经典溯源​

  • ​《黄帝内经》​​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——强调饮食节制对胃的重要性。
  • ​现代研究​​:艾灸中脘穴可提升胃蛋白酶活性,改善消化不良(《中国针灸》, 2023)。
  • ​舌象关联​​:舌淡苔白(胃气虚)与舌红少苔(胃阴虚)的鉴别要点。

​注​​:本文所述疗法需经中医师辨证指导,器质性病变(如胃溃疡、肿瘤)需中西医结合治疗。方剂剂量为成人常规用量,临床应用需个体化调整。



Commen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