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疾病概述
“疱疹性咽峡炎就像体内‘湿热’太重,导致喉咙发炎溃疡,中医通过‘清热利湿’的食材调理,帮孩子排出毒素。
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,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,夏秋季高发,1-7岁儿童为主要易感人群。临床以发热、咽痛、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,在软腭的后部、咽、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。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。病程通常4-6天,重症可能延长至2周。中医认为其病机为肺脾湿热,外感时邪疫毒,需通过清热解毒、化湿利咽调理。
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,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,咽痛,吞咽时尤甚,有时诉头痛、腹痛或肌痛。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小的(直径1~2mm)灰白色疱疹,周围绕以红晕。多见于扁桃体前部,但也可位于软腭、扁桃体、悬雍垂、舌部等。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疱破溃变为浅溃疡,直径一般在5mm以下,1~5日内愈合。
中医认为,疱疹性咽峡炎多为肺脾湿热,外感时邪疫毒所致。
二、食疗方推荐
1. 金银花胖大海西瓜皮饮
配方:金银花10g、胖大海10g、鲜西瓜皮100g(如无胖大海可用罗汉果代替)
做法:水煎30分钟,代茶饮
功效:清肺利咽、清热化湿,胖大海性寒,不宜长期饮用,症状缓解后停用。
适用:发病初期发热、咽喉疱疹色红、水疱明显者。
2. 三根汤
配方:白茅根30g、葛根30g、芦根30g
做法:水煎30分钟,温服
功效:解肌退热、祛湿利咽
适用:湿热外邪引起的发热、咽喉红肿疼痛、口干尿黄等症。
3. 改良三豆饮
配方:赤小豆、绿豆、黑豆各50g,生甘草10g,乌梅15g(若孩子不爱喝,可加少量冰糖或蜂蜜调味。)
做法:豆类浸泡1小时后煮2小时至豆沙状,加甘草、乌梅、冰糖调味
功效:清热利湿、解毒生津,赤小豆祛湿、绿豆清热、黑豆补肾的作用。
适用:轻症疱疹或预防使用,口感酸甜易接受。
三、日常防护要点
1. 饮食调理
- 宜食:葛根、薏米、莲子(心)、冬瓜、赤小豆、马齿苋、苦瓜、金银花等清热化湿食材。
- 忌食:辛辣、油腻、海鲜等发物,避免加重病情。
2. 隔离与消毒
- 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性强,传播快,呈散发或流行性,故应采取隔离措施,避免交叉感染。
- 患儿需隔离至疱疹结痂(至少1周),密切接触者观察1周。
- 病毒藏在孩子的口水、粪便里,所以洗手、消毒玩具和餐具很重要!
- 衣物暴晒,保持室内通风。
3. 症状护理
- 口腔清洁:餐后淡盐水漱口,避免刺激性食物。
- 物理降温:38.5℃以下优先选择温水擦浴,避免酒精擦拭。
4. 增强免疫力
- 规律作息,适度户外活动,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。
- 推荐推拿按摩(如清天河水、揉涌泉穴)辅助退热。
四、中医外治法
◇如何正确推拿退烧穴位?
1. 清天河水
- 定位:前臂内侧正中,从手腕横纹(总筋穴)到肘横纹(洪池穴)的直线135。
- 操作:用食指、中指指腹从手腕向肘部直推,推100-300次。
- 功效:清热解表,适用于各种发热(虚实皆可)510。
2. 退六腑
- 定位:前臂内侧尺侧(小拇指侧),从肘横纹到腕横纹的直线145。
- 操作:用拇指或食、中指从肘部向手腕直推,推100-300次。
- 功效:清热凉血,适合实热证(如高热、口渴、便秘)510。
3. 清肺经
- 定位:无名指末节螺纹面(即指尖向手掌方向)345。
- 操作:用拇指指腹从指根向指尖直推,推100-300次。
- 功效:宣肺清热,缓解咽喉肿痛、咳嗽510。
4. 揉大椎穴
- 定位: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(低头时颈后最高点)410。
- 操作:用拇指或掌根揉按30-50次。
- 功效:发散阳气,退热效果显著
- 刮痧/闪罐:沿膀胱经、大椎穴刮痧,引邪外出。


注意事项
- 推拿禁忌:
- 皮肤破损、感染处不可操作。
- 体质虚弱、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禁用放血。
- 操作要点:
推拿前涂抹婴儿油或爽身粉,减少摩擦。
室温保持25℃以上,避免孩子受凉。
推拿后3小时内避免洗澡。 - 辅助疗法
◇穴位敷贴:涌泉穴贴清热解毒药贴,引热下行。
◇中药雾化:金银花、连翘等煎液雾化,缓解咽痛。
◇放血疗法:点刺放血,可快速缓解咽喉肿痛。(需专业医师操作)
1. 少商穴(拇指外侧)
☆定位: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.1寸处67。
☆操作:用三棱针快速点刺,挤出3-5滴血67。
2. 商阳穴(食指外侧)
☆定位: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.1寸处6。
☆操作:同少商穴,挤出3-5滴血6。
3. 耳尖穴(耳廓最高点)
☆定位:耳轮上方的尖端6。
☆操作:消毒后点刺放血,挤出3-5滴血
五、何时就医?
Q:“孩子高烧不退,能用退烧药吗?”
A:“体温超过38.5℃可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,但24小时内不超过4次!若持续高烧超24小时,需立即就医。”
若出现持续高热(>39℃)、精神萎靡、肢体抖动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需立即就诊。重症患儿可能需中西医结合治疗,如静脉用抗病毒药物或激素。
结语
疱疹性咽峡炎虽具自限性,但中医调理可缩短病程、减轻症状。通过食疗方清内热、日常防护防传染、外治法缓解不适,配合体质调理增强免疫力,是科学应对的有效策略。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