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示:文中涉及的治法及用药仅供中医同行参考,患者切勿私自服用,否则后果自负。
导言:以文会友,解构勺子舌。勺子舌简单来说就是舌头前面有个坑,外形像勺头,其病机主要为:郁结+大气下陷。
关于勺子舌,我在很多文章和舌诊书籍里面都看到过,不知道谁提出来的,我们也不用管它,尽管分析它的病机就是了。
勺子舌,顾名思义指的是舌头前面有个坑,外形像勺头,中间凹陷周围隆起,下面放个勺子图片:

一、勺子舌的重新定义:上焦亏虚与郁结的舌象密码
1. 形态特征与命名依据
- 形态描述:舌前凹陷呈勺状,周围隆起,对应上焦心肺区域(附舌象图1)。
- 核心病机:
- 虚证:上焦大气下陷(宗气不足)→ 肺脾肾三焦气化失调。
- 实证:郁结阻滞(气血痰瘀互结)→ 清气不升,浊气不降。
关于勺子舌其病机说法不一,我读后,感觉那些说法讲不透,理解上很困难,这样我就没法去用,因此我进行了重新格解,临床上用起来也很好使,故在此分享一下。
勺子舌是舌头前面有个坑,有个坑就代表这个地方少了东西,这个地方对应上焦,那就是上焦不足,张锡纯把这种情况叫做上焦大气下陷,其实就是课本上讲的宗气虚。
心肺在上焦,所以上焦大气不足直接影响心肺的功能,患者常表现为心悸、气短、乏力、恶风、动则汗出。
影响心功能,心气不够,心脏代偿性疯狂泵血则心悸;影响肺功能,气不够用则气短。整个人气分不足则乏力。
上焦大气不足,则卫气也不足,表虚不固则恶风、动则汗出。
人体之气运行规律遵循:根源于下焦元气-化生于中焦胃气-上输于上焦大气-布散于周身卫气的顺序。
这个底层逻辑不是谁发明的,而是本身自然存在。
2. 理论溯源
- 《黄帝内经》气机运行规律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就揭示了人体气机运行的大致规律。
“饮入于胃→脾气散精→上归于肺→通调水道→下输膀胱”(气机运行规律)。 - 张锡纯“大气下陷”理论:
“大气者,原以元气为根本,以水谷为养料,以胸中为宅窟”(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。
还有的文章说,这个勺子舌可以看男性是不是早泄,这个也是有根据的。
肺与肾,是金水相生的关系,肺气不足,肾水也亏。另外这个心气,尤其这个心火是要下降到下焦,补充肾阳,来暖肾水的,现在心气也虚了,肾阳也不足,则肾水寒。
这样勺子舌就会导致肾阴阳两虚,产生很多男科问题,阳痿、早泄,遗精都能见到。
所以说这个勺子舌,往下再发展必然出现如意舌,就是舌根那也会凹陷。看一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。
技法篇 | 舌诊之解构如意舌(下元亏损,上焦大气下陷)
上面主要说的是上焦大气下陷,根据人体气机运行规律,那我们可以知道,这个上焦大气不足,除了本身亏虚外,也可能是中焦和下焦,脾肾亏损导致的。
这是从虚的角度说,那从实的角度说就是郁结问题,这个也同样很常见,尤其是肝气郁滞,或者是痰瘀郁滞在上焦,上焦被邪气占领,清气自然升不上去。
我在治病的过程中遇到过这种情况,有郁结一定要化郁结,否则升提大气,患者就会感觉剑突附近特别闷,郁结打不开,这气就卡在剑突附近,非常形象。
总的来说勺子舌病机为:上焦大气下陷(肺脾肾虚),郁结(气血痰寒热等)
用药上,我常用的有张锡纯升陷汤系列、补充益气汤、生脉饮、血府逐瘀汤、李东垣半夏白术天麻汤、二陈汤、温胆汤等。
二、11张舌象图谱解析与调理方案
1. 典型勺子舌分类
下面来看具体舌象,精力有限,只偏重分析舌像,下一版再考虑进行用药上的详细解析。











2. 典型勺子舌用药逻辑
舌象特征 | 核心病机 | 推荐方剂 |
---|---|---|
舌前深坑+裂纹 | 郁结化火+气阴两虚 | 血府逐瘀汤+生脉饮 |
舌前凹陷+舌根白腻 | 大气下陷+脾肾阳虚 | 补中益气汤+右归丸 |
舌前鼓胀+黄腻苔 | 痰热郁结 | 温胆汤+三仁汤 |
冰盖舌+勺子舌复合 | 上热下寒虚实夹杂 | 半夏泻心汤+交泰丸 |
3. 经典方剂解析
- 升陷汤加减:
黄芪(升提大气) + 柴胡(疏肝解郁) + 桔梗(载药上行) 知母(滋阴清热) + 升麻(升阳举陷) → 气机双通道调节
- 道门水火丹:
“玄参启肾水→济心火;丹参降心火→暖肾水”(交通心肾,破解上热下寒)。 - 这里在讨论一下用黄芪升举大气的问题,我总结为三点,如下:
第一,如果痰湿等郁结特别重,我一般先疏通一下郁结,道路通畅后,再考虑用黄芪升举大气。有时候郁结打开了,本身又没那么虚,气机自己也会升上去。同时用的话,郁结如果没有及时打开,气机容易郁滞在剑突附近。
第二,如果碰到如意舌,出现了肾不封藏的象,需要用山萸肉、生龙骨、生牡蛎去敛浮阳,我一般也是等封藏的差不多了,那些浮阳上火的象,比如牙痛、咽痛、口腔溃疡治好了以后,再考虑用黄芪升举大气。
第三,如果郁结没那么重,下焦也没虚到需要封藏的程度,放心用黄芪就行。
另外用黄芪,有个人尽皆知的黄芪知母法,大家可以了解一下,去翻一下张锡纯的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。
三、临床案例与动态调理指南
1. 典型医案解析
- 案例1:男性,42岁,勺子舌伴胸闷气短,用补中益气汤+丹参15g,2周后舌体渐平。
- 案例2:女性,38岁,勺子舌+黄腻苔,月经淋漓,用温胆汤+益母草30g,1个月后苔转薄白。
2. 调理周期规划
- 破郁期(1-2周):柴胡疏肝散打底,加郁金、香附疏肝
- 升陷期(3-4周):补中益气汤+升麻,配合呼吸吐纳训练
- 固本期(5-6周):归脾丸+逍遥丸交替服用,食疗用山药、莲子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