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春季养生正当时,节气调理不容错过
春天,万物复苏,人体之阳气亦顺应自然规律开始升发。此时,若能顺应节气变化进行调理,不仅能预防疾病,还能为全年健康打下坚实基础。然而,春季气候多变,若调理不当,则容易引发各种不适症状。以下将通过几个真实案例,深入探讨春季常见问题及其中医调理方法。
二、案例分析:春季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案例一:春季胃口异常——肝气疏泄与脾胃调理
案例描述:
一位30多岁的宝妈,20多岁时因工作劳累导致身体严重透支,脉象偏阳虚。最近,她发现自己的胃口变好,但这种“好”并非正常现象,而是表现为睡前十点多仍想吃东西。
中医分析:
- 肝主全身气机生发,春季肝气升发,调动肾气,脾胃功能随之增强,表现为胃口变好。
- 然而,肝气疏泄应顺应自然规律,若疏泄太过,则会导致脾胃功能异常,表现为该饿时不饿,不该饿时饿。
- 该宝妈肝气过亢,导致脾胃功能紊乱,表现为睡前饥饿感。
- 舌苔白腻,提示体内有寒湿,脾胃运化功能不足。

她舌中间的苔很白腻,比四周明显白腻得多
解决方案:
- 敛肝疏泄: 可服用乌梅白糖汤,乌梅具有收敛肝气的作用,防止肝气疏泄太过。
- 补肾助肝: 肾气不足会影响肝气疏泄,可适当服用补肾药物,如六味地黄丸等,以助肝气正常疏泄。
- 调理脾胃: 服用藿香正气丸,祛除体内寒湿,恢复脾胃正常运化功能。
延伸思考:
- 儿童睡前饥饿感需辩证分析:若舌苔腻,内热重,食物未消化,应调理脾胃。若舌苔干净,白天运动多,消化快,睡前饥饿属正常,可食用易消化的食物,如粥、面条等。
案例二:春季胃肠不适——寒湿与湿热的辨别与用药
案例描述:
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,出现上吐下泻、头胀痛症状,舌苔中间正中线从舌根到舌前部分厚腻发黄,舌质偏红。

他的舌苔,中间正中线从舌根到舌前部分比较腻,比旁边舌苔明显厚腻一点,舌苔还有点发黄,不是纯白色,和上一个舌苔对比很明显。
中医分析:
- 辨证:
- ①.舌苔黄腻,提示湿热,而非寒湿。②.舌质偏红,提示体内有热。③症状并非因受凉引起,而是饮食不当所致。
- 用药分析:
- ☆藿香正气丸适用于寒湿证,对湿热证效果不佳,且其中散寒药物偏燥热,可能加重症状。☆小柴胡颗粒可和解少阳,疏肝理气,清热祛湿,更适合该患者。
用药建议:
- 针对湿热感冒,可选择小柴胡颗粒或小儿柴桂退热颗粒。该患者为肠胃型湿热病,建议服用小柴胡颗粒。

从舌苔能看出他是吃出来的问题,不是受凉。看舌头水不水滑,如果伸出来舌头有水明显覆盖在舌面上,反光明显甚至滴水,那就是受凉;如果舌头比较干燥,就不是受凉。
延伸思考:
- 辨别寒湿与湿热:
- ☆舌苔白腻,水滑,提示寒湿。☆舌苔黄腻,干燥,提示湿热。☆感冒受凉时,舌面水滑;未感冒时,舌面干爽。
- 饮食注意事项:
- 避免食用寒凉食物,如马蹄等。若食用,可通过艾灸或加生姜等方式缓解寒性。
案例三:春季失眠——脾胃调理是关键
案例描述:
一位大人从过年以来一直失眠,伴有鼻塞症状,服用方剂后效果不明显。
中医分析:

他舌苔白,寒湿重。
- 用药分析:
- 服用藿香正气丸,祛除寒湿,疏通中焦脾胃,气机得以正常循环,从而改善睡眠。
中医原理:
- 中医认为,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全身气机循环。
- 脾胃功能失调会导致上焦心肺与下焦肾气无法正常交流,从而引发失眠。
案例四:复杂舌苔案例——综合调理脾胃与肠胃
案例描述:
飞姐的舌苔表现为中间白,舌尖红,中焦靠舌尖处舌质偏暗,中下焦靠近舌根处有一团白腻苔,伴有鼻翼长痘、喉咙异物感、睡觉打呼噜等症状。

把舌头分成上中下焦,舌尖是上焦,舌中间是中焦,舌根是下焦。中焦靠舌尖这块舌质颜色偏暗,这是飞姐吃马蹄吃出来的,还有喝百香果和青桔导致的。中下焦靠近舌根那一条红线中间全部是一团白腻苔,对应胃以下到肠道,说明肠道湿气很重。
中医分析:
- 症状分析:
- ☆舌尖红,提示心火旺。☆中焦舌质偏暗,提示脾胃受寒。☆中下焦白腻苔,提示肠道湿气重。☆鼻翼长痘,提示肠胃有湿热。☆喉咙异物感、打呼噜,提示胃气不降,痰湿阻滞。
- 病因分析:
- 饮食不当(食用马蹄、百香果、青桔等寒凉食物)导致脾胃受寒,肠道湿气重,胃气不降。
解决方案:
- 饮食调整:☆ 暂停食用水果三天,避免寒凉食物。
- 药物调理: ☆服用藿香正气丸,祛除寒湿,疏通肠胃。
- 其他建议:☆可尝试艾灸胃脘部,或在牛奶中加入生姜片煮沸,以缓解寒性。避免食用易增湿的枸杞。
三、春季养生要点总结
- 寒湿证:可选用藿香正气丸。
- 湿热证:可选用小柴胡颗粒、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。
- 表热证:可选用银翘解毒颗粒。
- 避免食用寒凉食物。
- 适量食用易消化、富含营养的食物。
- 可适当食用生姜、红枣等温性食物。
- 规律作息,保证充足睡眠。
- 适度运动,增强体质。
- 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波动过大。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