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健康评分标准的中医理论基础
1. 健康评分的底层逻辑
- 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岁,而动作不衰。”
- 评分依据:以气血充盈度、脏腑功能、阴阳平衡为核心指标,划分5大健康等级。
2. 现代医学对照
- WHO健康标准:生理、心理、社会适应力三维评估体系。
- 中医特色:独创“虚实辨证”动态模型(如脾虚湿盛、肝肾阴虚等)。
现代人中有众多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保持健康的方法感到迷茫,对自己的健康程度缺乏清晰认知,不清楚自身健康的隐患和短板在哪里,更不明白如何进行有效的调理。往往是听别人说某种方法好,就去尝试,尝试一段时间后,感觉效果不明显就放弃了。其实,健康是有标准的。
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:身体健康的指标
以分数来划分健康程度的话:按100分是满分,60分及格:及格线以上的人,基本没有不适。
二、5大健康分数段特征与调理方案
70分以上:
这类人,城市里其实不多见,农村可能还多些。
身体基本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。吃饭时食欲正常,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,同时消化良好;睡觉时能安然入睡,睡眠质量高,醒来后精神饱满;大小便规律,颜色、形状正常;情绪方面稳定平和,不会无端地焦虑、抑郁或暴躁。女子月经周期比较规律,无异常情况。
调理建议:这类人如果身体稍有不适,一般也是跟吃东西或者受凉、情绪有关系,可以通过食疗或者做做运动,换换心情,很快就可以调理过来。具体参考详见: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健康常识!欢迎转发如果还没有恢复,可以考虑扎扎针灸、艾灸、服中成药调理,也可以很快见效。
60 – 70分:
这个档位涵盖了大多数男性中年人和少数女性青年(30岁以下)。
这类人虽然平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,但身体经不起过度的劳累、熬夜或者喝酒。一旦过度,就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,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,一般又能恢复过来。
这类人可以归类为健康人群,因为他们的身体仍然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。但如果长期处于透支状态,比如连续几个月熬夜加班、频繁喝酒等,身体就会很快跌到60分以下,进而出现各种问题,成为名副其实的亚健康人群。
调理建议:这类人如果身体稍有不适,除开跟吃东西或者受凉、情绪有关系,还往往跟过度劳累有关,一般的食疗或做运动,换心情,可能效果都不会很快了。有问题建议可以马上扎针灸、艾灸、服中成药调理,一般3-5次可以慢慢看到效果,前提是还要注意不能再劳累,要不然容易反复。
这个阶段就必须要重视身体健康了。
50 – 60分以及60分以下的人:
平时就会有症状出现。也许不是每天都有症状,但肯定是经常发生。比如有的人会时不时头疼脑热,容易感冒;女性可能经常患有妇科炎症;有的人睡眠质量差,容易醒来;还有人吃多了就会胃胀反酸等等。
这个时候,如果能够注意饮食忌口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,保持规律的作息,早睡早起,再配合中医的调理,如服用中药、艾灸、推拿等,一般还是可以很快调理好身体的。
月经推迟要先判断虚实,体质偏虚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啊
因为此时身体还有50分左右的底子在,自身的修复能力和中医调理相互配合,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。
然而,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,往往仗着自己身体还能勉强支撑,又因为工作繁忙,不愿意专门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调理身体,总是抱着能扛就扛的心态。直到身体实在扛不住了,出现长期不能恢复的问题,自己明显感觉不对劲,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,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这个时候人们常会想到该去看医生了,但此时身体机能已经下跌到40-50分。
调理建议:这类人如有不适,除开跟吃东西或者受凉、情绪有关系,还往往跟过度劳累、身体基础疾病有关,一般的食疗或做运动,换心情,基本上没有效果。
如果你是属于这类人群,就不要想着通过吃点什么食疗能够恢复过来了。这就像成绩不好的学生,如果这时候你想要认真学习,由于前面基础太差,要补的太多,一时半会补不回来的,这时候该报班就报班,不要犹豫,要不然越拖越严重。
有问题建议可以马上服汤药,也许还有必要配合扎针灸、艾灸、服中成药巩固,一般3-5次可以慢慢看到效果,前提是还要注意情绪管理和防寒保暖,要不然发脾气或者生闷气都会容易反复。
注意哦!我对这个阶段人群的调理建议是,直接服汤药,为何?
因为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半虚半实,虚实夹杂。因为正气不足了,这时候该要进补,就不要讳疾忌医了。往往你会发现自己会高估你的自愈能力。拖到后面都变成了慢性病。
不要因为表面上症状好了就以为可以停药了。这类人群恢复的速度就已经明显慢一些,小问题,比如感冒咳嗽也许都需要加一些补药才能较快恢复,或者还需要再补补正气来巩固。
40 – 50分:
身体问题已经非常明显,并且暂时缺乏自愈能力。
以女性为例,在月经期间,由于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,各种不适症状会表现得更加明显。这个时候的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的许多方面,可能胃口也不太好,精神有时不振,睡眠也容易失眠多梦。但这时候有的患者由于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估失误,或者有的性子比较急,总想着服1-3个方子就希望看到效果。
事实上,1-3个方子会有一些改善,但可能量变还不足以质变的。如果这时候不坚持调理,那么身体就会长期处于这样一个病痛的状态。直到某一天跌到40分以下。
调理建议:
这类人往往还经常会服一些终身离不开的药片,可能胃也不太好,这是长期吃药片的人通病。
一旦身体不适加重,除开跟吃东西或者受凉、情绪有关系,还往往跟过度劳累、身体基础疾病有关,一般的食疗或做运动,换心情,基本上没有效果。而且服汤药的话,好得也会比较慢。
如果你是属于这类人群,就不要想着通过吃点什么食疗能够恢复过来了。因为也许你服药都不一定能马上有效果。这就像成绩不好的学生,报了班也不能马上看到成绩提分,因为前面的时间只能用来打基础。
有问题建议马上服汤药,也许还有必要配合扎针灸、艾灸、服中成药巩固,一般可能1-2个月可以慢慢看到效果,前提是还要注意情绪管理和防寒保暖,要不然发脾气或者生闷气都会容易反复。
注意哦!我对这个阶段人群的调理建议是,直接服汤药,而且要有一个短期打算,根据不同的疾病和身体体质,规划2-5个月,是不是看起来很久了?但相对于20-40年积累的身体内伤来说,其实不算久啦!
我们的身体到这个阶段都会肝肾不足,气血亏虚,补也只能循序渐进,否则还补不进去,容易上火。就不要嫌中药慢之类的啦,因为你的身体已经被透支得很厉害,更加不要讳疾忌医了。往往你会发现自己高估了你的自愈能力。拖到后面慢性病可能拖成更严重的病。
不要因为一时没有看到效果而放弃调理,因为身体不会因为你不调理而恢复得了的。
40分以下:
健康程度在40分以下的患者,就如同手机电量不足20%,身体虽然还能勉强使用,但不能长时间或高强度地使用。稍微一劳累,症状马上就会加重。很多患者自认为身体能打50分,可实际上身体状况还不到40分。所以在治疗期间,他们期待身体能稳步恢复,但由于身体底子太薄,实际情况往往是病情容易反反复复。
这是我之前举过的一个类风湿的案例:
我什么时候可以不用吃药了?
虚人治疗周期比较长,但是这应该才是比较常见的临床案例
后面写到大多数来求医问药的人,身体如果是这个阶段,往往恢复也是会一波三折,这是常态,不是只有个别人这样的。

有的患者以为服中药好病就应该像“1”线,服了就见效,并保持越来越好。
但实际上那是很理想的情况。只有根基没有损坏的人,比如50分以上的人,肝脾肾没有明显亏虚,能够像“2”线一样,循序渐进的越来越好,不怎么反复。
而大多数疑难杂症,久病旧病的人,恢复起来都像“3”线,上上下下,时常反复,然后整体对比起来,还是会越来越好的。
很多患者原本可以通过坚持调理而避免身体滑向危重症,但由于没有去客观的看待身体的种种警示,或者因为各种牵绊和自己的主观意识,最终导致了慢性病变得逐渐加重,于是才有了各种难以逆转的大病。
调理建议:这类人往往还经常会服几种终身离不开的药片,胃必定不太好,另外因为身体的不适,往往情绪也不太好。一旦身体不适加重,除开跟吃东西或者受凉、情绪有关系,还往往跟过度劳累、身体基础疾病有关,一般的食疗或做运动,换心情,基本上没有效果。而且服汤药的话,好得也会比较慢。这就像成绩不好的学生,报了班也不能马上看到成绩提分,因为前面的时间只能用来打基础。有问题建议马上服汤药,也许还有必要配合扎针灸、艾灸、服中成药巩固,一般可能2-3个月可以慢慢看到效果,前提是还要注意情绪管理和防寒保暖,要不然发脾气或者生闷气都会容易反复。注意哦!我对这个阶段人群的调理建议是,直接服汤药,而且要有一个长期打算,比如3-6个月,一般这个阶段都会肝肾不足,气血亏虚,补也只能循序渐进,否则还补不进去,容易上火。更不要嫌中药慢之类的啦,因为你的身体已经被透支得很厉害,更加不要讳疾忌医了。这个时候前期不是要想着我要把病调理好,而是先能够通过慢慢恢复自愈能力,可以渐渐摆脱对激素药/消炎药的依赖,慢慢先控制的住不加重,就是好现象。
不要因为一时没有看到效果而放弃调理,反而应该先把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,其他操心的事情可以适当的放一边,先把身体搞好,赚钱其他以后还可以再赚,身体是本钱啊!
分数段 | 核心特征 | 舌象对照 | 推荐调理方案 |
---|---|---|---|
70-100分 | 食欲佳、睡眠好、情绪稳 | 淡红舌、薄白苔 | 食疗为主(山药粥)+ 运动养生 |
60-70分 | 易疲劳、偶感不适 | 舌边齿痕、苔薄黄 | 针灸+中成药(参苓白术散) |
50-60分 | 反复感冒、消化差 | 舌红苔腻、脉沉细 | 汤药调理(四君子汤加减) |
40-50分 | 慢性疼痛、失眠多梦 | 舌紫暗、有瘀斑 | 膏方+艾灸(关元、足三里) |
40分以下 | 器质病变、需终身服药 | 舌淡胖、苔剥落 | 汤药慢调+情志管理 |
三、各分数段调理策略详解
(结合临床案例与用药规范)
1. 70分以上健康人群
- 食疗方:五谷杂粮粥(小米+薏米+芡实)+ 山楂陈皮茶。
- 运动建议:八段锦“调理脾胃须单举”每日晨练。
2. 60-70分亚健康人群
- 针灸方案:足三里(补法)+ 三阴交(平补平泻),每周3次。
- 中成药:玉屏风颗粒(防风10g+黄芪15g+白术10g)。
3. 50-60分虚实夹杂人群
- 经典汤方:
- 脾虚湿盛:参苓白术散(党参15g+茯苓20g+白术10g)。
- 肝肾阴虚:左归丸(熟地黄20g+山茱萸15g+枸杞10g)。
4. 40-50分慢性病高危人群
- 膏方推荐:龟鹿二仙膏(龟板胶15g+鹿角胶10g+人参10g)。
- 外治法:艾灸关元穴(脐下3寸)+ 膏肓穴(第4胸椎棘突下)。
5. 40分以下危重症调理原则
- 急则治标:先服汤药控制急性症状(如独参汤救脱)。
- 缓则治本:制定3-6个月调补计划(每日辰时服补中益气汤)。
后话:
低于60分的人,可以说身体肯定是比较虚弱的。即便从外表上可能看不出来,但自己内心也清楚身体大不如前。
这个时候,有人会觉得通过锻炼可以恢复健康。
但正如前文所说,对于身体已经很虚的人,锻炼并不能起到补充气血、滋养臓腑的作用。
虽然运动有动则生阳的说法,在运动的时候,阳气会周流全身,阳气原本到不了的地方,会因为阳气的流通而暂时有所改善。
比如肾阳很虚的人,运动的时候手可能会变得热乎,但一旦停止运动,手又会变冷。这就是因为身体本身阳气匮乏,没有足够的“能量”来维持阳气的持续供应。
所以,如果想要身体得到质的改善,就不要忌讳看医生,应该认真接受调理,按照医生制定的疗程,有计划地进行调补,这是恢复健康无法绕过的环节。
调理方面,中医的方法有很多,但他们之前的区别大致可以这样分:
膏方:适合于不能坚持服药或者服汤药到后面进入巩固阶段用。补益调养的作用比中成药强很多。
汤药:本身已经能量不够,调动气血也调动不来多少,服汤药就可以大开大合,直接补益,达到快速恢复的目的。所以我对于60分以下的人都是建议服汤药来调理。
中成药:可以缓补,缓调,但也需要坚持,一般做平日小毛病调理和慢性病后期巩固用。
针灸、艾灸、砭石(刮痧):可以被动调动本身气血来调理治病。适合于50分以上的人,容易有明显效果。
导引按摩及运动:可以自己调动本身气血来调理治病。适合于60分以上的人,容易有明显效果。
我一般是建议能够不服汤药就不服的,服中成药能解决的问题,开汤药还要熬,记得服,想想多麻烦!
不过当我建议您服汤药的时候,基本上的确是身体亏虚得厉害,其他方法不足以较快恢复了。
其实从职业道德来说,没有哪个中医总是喜欢你服药,因为大家更加希望的是能够调理出效果来,你好我好大家好。
但归根结底,还是要大家自己有重视健康的意识,这一点才是根本,否则遇到再好的调理方案和中医师,也是当面错过。
四、中医体质调理工具箱
(附家庭实用技巧与禁忌清单)
1. 自测小工具
- 舌诊图谱:手机拍照对比标准舌象(示例:正常舌VS齿痕舌)。
- 脉诊入门:寸关尺三部脉搏强弱自测法。
2. 四季养生要点
- 春季:疏肝理气(玫瑰花3g+陈皮5g泡茶)。
- 冬季:补肾养精(黑豆30g+核桃仁15g煮粥)。
3. 终身禁忌清单
- ❌ 过度运动:大汗淋漓伤阳气(尤其虚证人群)。
- ❌ 盲目进补:阿胶、鹿茸滥用致湿热内生。
- ✅ 推荐习惯:晨起空腹喝温水+睡前热水泡脚。
Leave a Reply